各种消化道粘膜下肿物在内镜及超声内镜下有一定特点,超声内镜可明确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大小、起源、回声、生长方式,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胃镜。
郭花 盛剑秋 赵晓军 王海红 李娜 金鹏 王昕 李爱琴 余东亮 谢惠 韩英
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科
方法 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2年5月经胃、肠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物153例,对其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分别通过内镜(143例)、内镜和双镜联合(10例)切除病灶,最终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比较各种粘膜下肿物的胃镜和超声内镜表现特点及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 确诊消化道平滑肌瘤51例、胃肠道间质瘤37例、脂肪瘤30例、类癌21例、异位胰腺7例、神经鞘瘤3例、错构瘤2例和血管球瘤1例。平滑肌瘤超声内镜下多表现为低回声-中低回声,内部回声多均匀,边界清晰,多起源于黏膜肌层(34/51),部分起源于固有肌层(17/51)。胃肠道间质瘤多为低-中低回声(33/37),部分瘤体内部还可出现片状高回声区(4/37),内部回声不均匀或均匀,起源于固有肌层(20/37)或黏膜肌层(17/37)。脂肪瘤起源于黏膜下层(30/30),呈均匀高回声表现,后方可有衰减效应。类癌则多起源于黏膜肌层(7/21)或黏膜下层(14/21),内部回声均匀,呈中低回声。神经鞘瘤为内部不均匀的中-低回声,可起源于固有肌层(2/3)或黏膜下层(1/3)。异位胰腺多呈中等回声,也可以是混合回声,起源于黏膜下层(6/7),边界多不清,内部若见腺管结构更有诊断意义。错构瘤均起源于黏膜层(2/3)或固有肌层(1/3),呈中低回声,其中一例见管腔样结构。血管球瘤在彩色多普勒图像中见瘤体内部血流丰富。超声内镜对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类癌、异位胰腺、神经鞘瘤、错构瘤和血管球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92%、100%、71%、71%、0、0和100%,其总诊断符合率为86%,明显高于胃镜(70%)(P<0.05)。
结论 各种消化道粘膜下肿物在内镜及超声内镜下有一定特点,超声内镜可明确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大小、起源、回声、生长方式,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胃镜。
(摘自2012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2CCDD专题链接:http://zt.cmt.com.cn/zt/2012CCDD/index.html
●阅读更多消化肝病科内容请点击:http://gi.cmt.com.cn/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