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002年我院完成的前4例为亲缘性活体部分小肠移植;2012年我院完成的1例为非亲缘性活体部分小肠移植。HLA配型位点相同率高,供体特异性抗体少可能是其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 施海 赵青川 吴国生 王为忠 郑建勇 陈冬利 李孟彬 季刚 刘小南 张洪伟 杜建军 王勉 靳燕 赵海红 李秦
目的 总结1999年-2012年我院完成的5例活体小肠移植术成败经验,并对2例长期存活患者在HLA配型、嵌合体和供体特异性抗体角度进行分析,为后期开展活体小肠移植术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对我院完成5例活体小肠移植术进行病例分析。并利用STR-PCR技术检测供、受体外周血液中的组织嵌合情况,从HLA配型及组织嵌合层面分析小肠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原因;采用PCR-SSO方法检测检测供、受体HLA配型,Luminex Mixed Antigen Beads检测受体血清中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 DSA)。
结果 1999年-2002年我院完成的前4例为亲缘性活体部分小肠移植;2012年我院完成的1例为非亲缘性活体部分小肠移植。5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供体均健康存活。例1患者目前已经健康存活13年,完全脱离肠外营养;例2于术后4个月死于大剂量激素抗排斥反应后的爆发性感染;例3于术后35天死于急性排斥反应;例4目前已经存活9年,发生不可逆性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肠功能基本丧失,正等待时机进行二次再移植;例5术后70天,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并发急性肠梗阻,急诊手术,目前正给予激素及ATG联合冲击治疗中。2例长期存活的小肠移植受体与其供体ABO血型一致,HLA为3个位点错配;2例患者均未发现微嵌合现象。供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患者1血清内产生了针对其父亲的DRB1*09:01特异性抗体。患者2血清内产生了针对其供体的B51和DQB1*05:02特异性抗体。
结论 1.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有效术式,对供体比较安全;2.合理的选择适应证,围手术期的精细管理,患者良好的依从性可显著延长小肠移植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3.急慢性排斥反应目前仍是阻碍活体小肠移植发展的瓶颈。HLA配型位点相同率高,供体特异性抗体少可能是其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
(摘自2012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2CCDD专题链接:http://zt.cmt.com.cn/zt/2012CCDD/index.html
●阅读更多消化肝病科内容请点击:http://gi.cmt.com.cn/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