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峰教授:降压达标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持续、平稳降压很重要。姜一农教授:对严重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老年尤其是高龄患者应谨慎(单药、小剂量、缓慢)降压治疗,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
焦点辩论: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刘新峰教授 |
特殊人群的降压策略 2011年美国颅外段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治疗指南指出,伴有无症状性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的高血压患者推荐降压治疗,维持血压<140/90 mmHg,伴有症状性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值没有明确定论。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及2011年英国高血压指南、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未提及单侧颈动脉狭窄>70%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问题。 2003年Rothwell的分析表明,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者,风险比随着血压增高而降低(收缩压140~160 mmHg之间),单侧颈动脉严重狭窄者,风险比随着血压增高而升高(SBP130~170 mmHg),提示单侧颈动脉狭窄>7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可以<140/90 mmHg。 对于单侧颈动脉狭窄>70%的高血压患者,如侧枝循环佳,则血流灌注佳,那么血压降至<140/90 mmHg是安全的;而若侧枝循环差,则血流灌注也差,血压降至<140/90 mmHg就是不安全的。另外,血压变异性会导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明显增加。 因此,降压达标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持续、平稳降压很重要。 |
大连医科大学附一院姜一农教授 |
高危患者降压治疗目标应个体化 对严重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老年尤其是高龄患者应谨慎(单药、小剂量、缓慢)降压治疗,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 严重冠脉病变患者(未行血运重建)降压亦应谨慎,舒张压应不低于85~90 mmHg。 对血压波动耐受性差的患者降压后,应重视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重要器官血流评价。个体化治疗应落到实处。 |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