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5-29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在德国慕尼黑举行。本次大会聚焦心血管疾病的最新基础和临床进展,涵盖基础科学、高血压、预防、护理、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冠心病、介入、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肺循环、影像等各个领域。
2012年8月25-29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在德国慕尼黑举行。本次大会聚焦心血管疾病的最新基础和临床进展,涵盖基础科学、高血压、预防、护理、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冠心病、介入、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肺循环、影像等各个领域。除以上议题外,本次ESC年会的最大亮点就是发布了2012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处理指南》、《第3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瓣膜性心脏病处理指南》、《心房颤动处理指南》4部新指南,加上之前发布的《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和《心力衰竭诊治指南》,它们共同组合成ESC指南“拼盘”,令众多参会者为之着迷,20余万次的下载记录就是最好见证。我报亦派记者亲赴会议现场,力求在第一时间将心血管领域的国际动态呈现给读者。本版主要选登《第3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和2012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处理指南》的要点内容以及我报记者在ESC年会现场对我国知名专家的采访内容。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全球统一定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标准
继2000年、2007年两个版本后,在ESC 2012上发布了由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共同制订的第3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新定义要点如下。
·逐渐增加的小批量心肌坏死可通过敏感性和心肌组织特异性标志物的增加来监测;
·心肌坏死可能源于非缺血性机制如心衰时,可称为心肌损伤而不称心梗;
·检测心梗的首选标志物是心肌肌钙蛋白(cTn),cTn增加超过99%正常参照人群(上限参考值)可能意味着心梗;
·根据临床或病理学不同,心梗可分5型:
1型 此型是自发性心梗,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有关;
2型 其主要由心肌氧供量与需氧量不平衡(如冠脉痉挛或其他重大疾病)而非冠脉疾病引起;
3型 此型死亡患者有前驱心脏不适症状和心电图改变,但标志物水平改变无临床意义;
4型与5型 这两型均与血管再生过程有关;4a型与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有关,常通过cTn升高>99%正常值上限5倍或正常基线水平升高、平稳、降低时cTn升高>20%诊断;仍须有支持诊断的阳性症状、心电图改变、血管造影结果和区域变化成像;5型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有关,常通过心肌标志物升高99%正常值上限10倍及心电图改变、血管造影及血管成像诊断。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可能引起心肌损伤;因定义TAVI所致心梗缺乏有力证据,故可应用5型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最近钆显像磁共振成像可区分局部缺血性心脏病和其他心肌异常。
总之,心梗定义一致性将形成一个解释不同临床试验的标准方法。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处理指南:让救治更快、更准、更有效
201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处理指南》的部分更新要点如下。
急诊救治
·与患者首次医疗接触(FMC)后立即启动诊疗程序;
·在10 min内完成12导联心电图(ECG);
·对所有拟诊STEMI患者启动ECG监测;
·对有进行性心肌缺血体征和症状患者,即使ECG不典型,亦应积极处理;
·院前处理STEMI患者须基于能迅速、有效实施再灌注治疗区域网络的基础之上,尽可能使更多患者接受直接PCI;
·能实施直接PCI的中心须提供24 h/7 d服务,尽可能在接通知后60 min内实施直接PCI;
·所有医院和医疗急救系统须记录和监测时间延误,达到并坚守以下质量标准,即FMC至记录首份ECG≤10 min,FMC至实施再灌注溶栓≤30 min、直接PCI ≤90 min(若症状发作<120 min;若直接到能实施PCI的医院,则≤60 min)。
溶栓治疗
·对症状发作12 h内无禁忌证患者,若无有经验团队在FMC后120 min内实施直接PCI,建议溶栓;
·对早期(症状发作后<2 h)就诊的大面积和出血低危患者,若FMC到球囊充盈时间>90 min,应考虑溶栓;
·若可能,应在院前启动溶栓;
·与非特异纤维蛋白制剂比,建议优先用特异纤维蛋白制剂;
·须口服或静脉予阿司匹林,且还有指征应用氯吡格雷;
·对接受溶栓患者,建议行抗凝治疗,直至实施血运重建或住院期间连续8 d;
·抗凝药可为依诺肝素静脉注射后皮下注射;或予普通肝素,根据体重调整静脉注射和滴注剂量;对应用链激酶溶栓患者,静脉注射磺达肝癸钠,24 h后改为皮下注射;
·溶栓失败患者,有即刻实施补救PCI指征;
·反复发作缺血或溶栓成功后有再次闭塞证据时,有急诊PCI指征;
·对合并心衰或休克患者,溶栓后有指征实施旨在进行血运重建的急诊血管造影。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颜红兵、刘可美 及本报记者 张利环 整理)
PURE研究揭示 “穷与富”导致的“利与弊” □ 本报记者 杜佳梅 发自德国慕尼黑
去年发表的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PURE)显示,宏观或微观经济水平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显著影响。今年ESC年会公布了此研究的进一步结果,虽富裕国家或个体(通过GDP或资产指数衡量)消耗较多健康食物,但也消耗较多高热量食品;贫穷国家或个体更多消耗碳水化合物,但体力活动较多。PURE研究入选我国115个社区4.6万例个体,其中国区负责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学研究统计中心主任李卫教授认为,该研究将社会心理因素、社区卫生状况与慢病危险因素相关联,研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是否会导致慢病增加,其结果将为政府制定健康策略提供参考。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