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中轻、中度血压升高的儿童青少年已不罕见,他们更易发展为成年高血压,并较早出现靶器官损害。如血压偏高的11岁儿童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即显著加快,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加且出现早期软性斑块;10%~40%的高血压儿童有左心室肥厚。随着对血压“轨迹”的认识,儿童青少年期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下移”防治窗口是遏制高血压上升趋势的治本之策。
认识血压“轨迹”,下移防治窗口
血压“轨迹”是指高血压及靶器官(心、脑、肾)损害虽主要表现在成年期,但源于儿童青少年期。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中轻、中度血压升高的儿童青少年已不罕见,他们更易发展为成年高血压,并较早出现靶器官损害。如血压偏高的11岁儿童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即显著加快,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加且出现早期软性斑块;10%~40%的高血压儿童有左心室肥厚。随着对血压“轨迹”的认识,儿童青少年期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下移”防治窗口是遏制高血压上升趋势的治本之策。
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流行特征
根据近10年部分省市调查结果,一次性筛查出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4%和4%~9%;如经3个时间点复测,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高血压患病率则分别降至1%以下和2%~3%,青春期青少年患病率接近4%。
我国儿童高血压分布特征呈现男高女低、北高南低、农村高于城市的特点。
儿童期肥胖不容忽视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与肥胖密切相关,50%以上高血压儿童伴有肥胖。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全面升高,近20年大城市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率升高了4~6倍,较发达国家流行早期更为迅猛。肥胖儿童高血压患病率是体重正常儿童的数倍至数十倍,且发胖越早、时间越长,高血压风险越高。儿童期(特别是青春期)肥胖的儿童更易发展为成人肥胖。Cheung等随访42年的研究显示,儿童期体质指数(BMI)与中年后肥胖、高血压、 独立正相关。儿童期肥胖还是成人高血压的最强预测因子之一。
宫内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值得关注
来自不同种族和地区人群的研究显示,出生及1岁时体重与生命各阶段血压水平均显著负相关。笔者对60年前出生的一组队列随访发现,低出生体重(LBW)婴儿中年高血压风险是出生体重正常者的4倍,与成年肥胖的协同作用导致高血压风险升高20余倍。研究显示,LBW者分别占我国目前心血管病、 和高血压患者的10%、33%和50%。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儿童肥胖,也要重视育龄妇女贫血、LBW和营养不良等所致的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我们须注意在改善这些儿童营养、健康和体格发育水平的同时,防止过度追赶生长(儿童、少年乃至成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需要急迫解决的重要课题。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