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慢性丙肝管理的最新动态

作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K.R. Reddy 刘玉华译 来源:2011APASL网站 日期:2011-03-01
导读

         从全球来看,慢性丙型肝炎(CHC)仍然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当前的治疗标准仍然是聚乙二醇和利巴韦林。病毒基因型、病毒载量、种族、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影响了患者对治疗的应答。

  从全球来看,慢性丙型肝炎(CHC)仍然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当前的治疗标准仍然是聚乙二醇和利巴韦林。病毒基因型、病毒载量、种族、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影响了患者对治疗的应答。

  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在基因型1和4感染者中,治疗48周后为42%-53%;在基因型2和3感染者中,治疗24周后为78%-82%。由应答模式指导的治疗已发生变化,治疗持续时间,对于基因型2和3感染的患者,可短至12周;而对于基因型1感染的患者,则需要72周,其中清除病毒占24周。近期,IL28 B基因区域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又称CC模式),已证实在基因型1患者中对以干扰素为基础治疗的应答有强烈影响。

  当前,我们正处于拥有新型蛋白酶抑制剂【替拉瑞韦(telaprevir)和波普瑞韦(boceprevir)】治疗CHC的顶峰时期。而这些药物单用可导致病毒耐药,蛋白酶抑制剂、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三重治疗,不仅被观察到可提高SVR率,而且还可缩短多数基因型1初治患者的治疗时间。蛋白酶抑制剂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已显示对那些以干扰素为基础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获得持久的病毒清除,其中,最高应答者是病情复发的患者,随后为部分应答者,最后为无应答者。

  各发展阶段的其他治疗包括:其他蛋白酶抑制剂、核苷及非核苷聚合酶抑制剂、NS5A抑制剂、病毒进入和亲环素B抑制剂,以及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虽然大多数的开发药物都是与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用,但是使用口服治疗的概念验证研究已经展开。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