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分子分型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实践价值及分子靶向治疗的价值

作者: 来源: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3-01-17
导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丁克峰教授在引导发言中指出,随着遗传学、基因组学和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等研究的深入, 以KRAS基因突变状态指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治疗为代表的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受到关注。

  蔡三军

  主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蔡三军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丁克峰教授在引导发言中指出,随着遗传学、基因组学和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等研究的深入, 以KRAS基因突变状态指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治疗为代表的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受到关注。目前, 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主要体现在分子靶向治疗和个体化化疗两个方面。

  丁教授以去年10月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一篇关于PIK3CA突变型肠癌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延长生存期的研究作为开始,详述了目前用于临床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因具有错配修复基因缺失(dMMR)或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Ⅱ期患者不能从5-氟尿嘧啶(5-FU)单药辅助化疗中获益,故不推荐其应用5-FU。 西班牙研究显示,UGT1A1基因28位点6/6型患者对伊立替康的最大耐受剂量为450 mg/m2,6/7型者为390 mg/m2,而7/7型者仅为150 mg/m2;随着伊立替康剂量的增加,疗效也获相应改善。与会专家指出,目前结直肠癌分子分型远不如乳腺癌发展得成熟,单一基因检测难以概括结直肠癌特性;希望国内能开展多项围绕标志物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得到中国数据,实现个体化治疗。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刘天舒教授在会上指出,延长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主要取决于两个策略——转移灶根治性(R0)切除和充分使用潜在有效的药物,包括以改善无进展生存(PFS)为目标的一线治疗和有效的二线治疗。对转移灶潜在可切除者,如KRAS野生型,首选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如R0切除后复发,二线治疗再考虑选用贝伐珠单抗;对转移灶不可切除、原发灶已切除或无出血、穿孔、梗阻等风险者,化疗采用“停停打打”的模式,一线推荐联合贝伐珠单抗;对转移灶不可切除、原发灶有不全梗阻或出血表现的KRAS野生型患者,应首先解决局部问题,而后再给予全身治疗。目前国内应用靶向药物的主要制约因素仍为经济因素;其次,化疗与靶向治疗的配合仍需更多证据的支持。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