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日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旗下的Journal Watch评选出了2012年度精神病学领域的十大研究进展。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对此进行了专题翻译报道,希望对您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二甲双胍可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疗法逆转了闭经,促进减重并且改善了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成功地应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使闭经的肥胖女性恢复月经,并且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性体重增长和胰岛素抵抗。基于以上观察,中国的研究人员检测了二甲双胍对84名身体健康者和非物质滥用的门诊患者的影响,这些门诊患者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第一年中出现闭经。..[详细]
难治性抑郁患者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该项基于大型全国性数据库分析的结果证实了临床医生们的感觉,即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的抑郁症患者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且往往表现不典型。这些患者中有许多人患有更难诊断的双相II型情感障碍和非典型性情感障碍。临床医生在治疗难治性抑郁患者时应该大力寻找微妙的有诊断意义的双相情感障碍标记物。..[详细]
青春期开始持续吸食大麻与持续性认知功能减退
 与成年期开始持续吸食大麻者相比,至少有过3次大麻依赖诊断的青春期开始持续吸食者到38岁时智商平均降低8分。不考虑大麻依赖的诊断,青春期开始吸食大麻者跨多个区域的认知功能表现出显著损害。根据参与者们选择的“熟人”的报告,那些青春期开始吸食大麻者38岁时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当控制了酒精、香烟和毒品的使用,测试时的大麻吸食情况,和精神分裂症诊断时,结果的差异仍具有显著性。..[详细]
氯胺酮对双相抑郁症有立即疗效
 就像对单相抑郁症的作用一样,氯胺酮对于严重的双相抑郁症能产生迅速的抗抑郁和抗自杀观念的疗效。然而,这项短期研究未能指出氯胺酮有诱发躁狂和周期性发作的风险,并且持续应用氯胺酮治疗可能不现实。研究证明氯胺酮可能对那些需要在其他治疗开始起作用前就能立即反应的严重抑郁患者有立即疗效。其他NMDA受体调节剂可能证实更易用于单相抑郁症和(可能的话)双相抑郁症的长期治疗。..[详细]
对抗抑郁药无反应:多早开始更换用药?
 该项重要研究表明,尽管在治疗16周时的完全改善(即缓解)率略微高些,与优化SSRI剂量继续治疗4周相比,早期更换用药对于SSRI无反应患者来说并不能带来更早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更换治疗药物时临床表现似乎并没有显著恶化。早期更换用药的微弱益处应该与适应一个新处方所带来的麻烦相抵,并且好像应该按患者的个人偏好来选择更换用药的时间。..[详细]
抗抑郁药物的疗效与抑郁的严重程度无关
 这项(涉及)超过9000例患者的分析表明,抗抑郁药的疗效与抑郁的严重程度无关。此外,抗抑郁药的反应通常需要超过所分析的6周时间,这表明药物疗效可能被低估了。老年人群的改变率最低,这很有意思,但是应该考虑这仅是个初步发现,因为所分析的数据中只有4个针对老年人群的研究。最后,这些结果也带来了一些顾虑,那些总结横跨不同试验设计和临床转归研究疗效的荟萃分析尽管有时有效,但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详细]
一个制定抗抑郁治疗策略的新方法?
 药物代谢和反应的个体差异给个体化用药带来了希望。一项初步的前瞻性开放标签的非随机化试验中,研究人员对指导用药选择和用药监测的一个个体化药理学算法是否能够改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个遗传指导的抑郁症治疗算法改善了临床转归。这些鼓舞人心的初步发现值得进行更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未来的研究应该侧重于多种药物疗法的相互作用和治疗抵抗。患者或许最终盼着通过药物遗传学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治疗算法能显著地改善临床转归。..[详细]
SSRIs中添加肌酸或提高抗抑郁疗效
 对于女性抑郁症患者,在其所应用的SSRI药物中添加肌酸似乎可以提高抗抑郁疗效。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只有服用肌酸的雌性小鼠表现出(症状)改善。尽管这样,这些具有争议的结果值得(我们)在男性女性(患者)中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肾病、肝病或者高血压患者需避免使用肌酸,且在双向抑郁症患者中肌酸是躁狂/轻躁狂的开关。然而,如果其他的研究证实了其益处,至少对女性来说,这种容易获取且流行的补充品可能会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抑郁症的增强策略。..[详细]
抗精神病药物对痴呆症患者的致死风险不同
 (用药)6个月时的死亡率,氟哌啶醇最高,喹硫平最低。曾经(认为)与非常规药物比较,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的死亡风险更高。在这项研究中,病情轻的患者使用相对较低剂量的喹硫平,其他研究发现喹硫平对(治疗)痴呆症相关攻击行为、情绪激动和精神异常症状有效,但其效果具有争议性。故利培酮或奥氮平可能是此类患者更好的选择。..[详细]
预防产后抑郁症和躁狂症的方法
 分娩期(使用)锂可最大限度减少双相抑郁发作,分娩后(使用)锂和(良好的)睡眠卫生有助于避免产后抑郁症。在双相型障碍患者怀孕期间和分娩前后,即使正在使用药物治疗,也存在相当大的复发风险。那些有产后抑郁症史的患者在产后立即进行药物治疗以及在分娩前后特别注意保持足够睡眠是非常重要的。尽管美国很少有医院允许(患者)在分娩后留院一周以改善睡眠质量,但结合药物治疗和注意睡眠的预防性干预确实有效。..[详细]
主页 | 广告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040853号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同意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