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E2015 热点预览 | 高鑫:非酒精脂肪肝与代谢紊乱的研究现状
日期:2015-08-29
地点:中华厅
时间:08:00-08:45
个人简介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2、中华内分泌学会常委员
3、中国医师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
4、中华内分泌学分会《肝病与代谢学组》组长
5、上海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
6、上海药学会药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7、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中国 杂志编委、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委
8、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复旦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
9、承担和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课题、国家“973”课题、
10、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重点课题
11、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研究,近年开展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紊乱的临床和发病机制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1H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用于肝脏脂肪定量的研究,首次建立超声肝脏脂肪定量方法并逐渐在国内推广应用。
题目:非酒精脂肪肝与代谢紊乱的研究现状
肝脏作为机体物质代谢的中枢器官,其对全身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量沉积。目前认为NAFLD代谢综合征组分之一,与肥胖、2型 、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息息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素。脂肪肝在确诊后5-10年内发生 、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及相关肿瘤的比率显著增高,死于心脑血管事件较普通人群高2倍以上。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的脂代谢紊乱是NAFLD的主要发病机制,NAFLD是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谢紊乱在肝脏的临床表现。
脂肪过量异位沉积于肝脏形成脂肪肝,同时伴随多种代谢异常。肝脏脂肪与全身多代谢紊乱之间的“量效关系”并不清楚,即是否存在引起全身代谢紊乱的肝脏脂肪含量的阈值或“切点”?如果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解决肝脏脂肪定量的方法。从病理学诊断标准来看,肝活检病理诊断是公认的金标准。但是,肝穿刺属于有创检查,难以常规开展。一般采用的超声的方法和CT、MRI影像的方法则属于定性诊断,不能提供定量参数。上世纪90年代,随着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精确测定肝脏脂肪含量的方法的建立,使的无创肝脏脂肪定量技术成为可能。目前MRS技术公认为肝脏脂肪定量的金标准,国际上已经普遍用于RCT研究。虽然MRS技术无创精准,但是受到设备、价格、操作者等因素影像,难以在大样本人群研究中实施。我们团队利用自己研发的超声定量的方法,与肝脏病理诊断的肝脏脂肪定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性和稳定性。以该方法在上海长风社近5000例45岁以上人群多代谢疾病横断面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当肝脏脂肪含量>10%,肥胖、代谢综合征、糖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明显升高。因此我们初步提出:引起全身多代谢异常的肝脏脂肪含量的切点应在10%,如果对NAFLD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目标应将肝脏脂肪含量控制在10%以内。
目前我们对 患者伴随脂肪肝的临床问题往往重视不足。 患者中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60-80%,伴随脂肪肝的 患者发生脂肪性肝炎(NASH)和进展性肝纤维化的风险明显增高。我们对住院的 患者进行的肝脏病理研究结果和无创评分结果均显示,伴有 的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进展性纤维化评分增高,几乎所有肝酶增高的 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性肝炎。然而,我们对 患者不良肝病结局认识是不足的。因此建议应该像重视其他 并发症那样重视 肝脏病变,从而进行规范筛查和有效干预,以降低代谢和心血管风险的同时降低肝病不良结局的风险。
欲知详情,请于2015-08-29上午08:00-08:45到会场中华厅现场聆听高鑫教授精彩演讲!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