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5月1日举行的欧洲内分泌学大会(ECE2011)全体大会上,日本国家儿童健康研究中心分子内分泌学部研究者报告了性发育异常(DSD)的最新进展。
在2011年5月1日举行的欧洲内分泌学大会(ECE2011)全体大会上,日本国家儿童健康研究中心分子内分泌学部研究者报告了性发育异常(DSD)的最新进展。
性发育异常可以为单基因异常、多因素异常和基因印记/表观遗传异常。研究者报告了两种可能的DSD致病基因。
MAMLD1可能是尿道下裂(一种症状较轻的46,XY DSD)的致病基因,该结论主要源于研究者观察到MAMLD1在尿道下裂患者中出现的某些病理改变。在性发育的关键时期,MAMLD1在小鼠胎儿睾丸Sertoli细胞和间质细胞同源特异表达,一过性敲除实验结果显示睾丸激素的产生显著降低,Cyp17a1在Leydig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下降。研究者还发现,MAMLD1为SF1所调控,在核体中反式激活非典型缺口靶基因Hes3。值得指出的是,MAMLD1敲除的小鼠没有生殖器发育异常,但却发生了代谢综合征。
POR(P450氧化还原酶)缺乏(POR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退行性病变,以骨骼发育障碍为特征,表现为 “Antley–Bixler综合征”、肾上腺功能异常、46,XY以及46,XX DSD以及母亲在怀孕期间男性化。研究者入选38名存在POR的受试者,将他们分为两组:A组R457H纯合子低残余POR活性;B组复合杂合子R457H 和一个明显的无效突变。两组患者表型的差异表明,R457H的量可以反应残余POR活性,残余POR活性有可能部分解释临床变异性因素,因各种显型的POR代谢通路复杂程度不同。PORD似乎与46,XX DSD相关,主要原因可能为胎盘产生的睾丸激素暴露和后门途径(婴儿肾上腺)产生的双氢睾酮暴露。此外,研究者还通过分析3名杂合子明显变异患者,分离了POR基因的增强子。
研究者最后指出,虽然DSD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还存在许多未知因素,然而随着分子内分泌学的不断进展,谜底有可能逐步揭开。
链接:
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 recent progress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