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学杂志》(BMJ)发布的一篇系统综述和网络荟萃分析,为2型 患者的药物选择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研究聚焦于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这两种药物在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显著效益。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发现如何为临床医生提供个性化治疗策略的指导,并为2型 患者带来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CMT&CHTV 文献精粹】
导语:2型治疗及心血管和肾脏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又迎来了新突破!2023年4月,《英国医学杂志》(BMJ)发布的一篇系统综述和网络荟萃分析,为2型 患者的药物选择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研究聚焦于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这两种药物在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显著效益。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发现如何为临床医生提供个性化治疗策略的指导,并为2型 患者带来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特别是2型 ,它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还增加了心血管和肾脏并发症的风险,这些并发症的管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在当前 治疗领域,虽有多种降糖药物可供选择,但如何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相关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是医生和学者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2023年4月,《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了一篇题为《Benefits and harms of drug treatment for type 2 diabet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2型 药物治疗的益处与风险: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和网络荟萃分析》)的文章,为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系统综述与网络荟萃分析:全面评估药物疗效
为全面比较成人2型 药物疗法的益处与风险,研究人员采用了系统综述和网络荟萃分析的方法。通过Ovid 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Central数据库的全面文献检索,截至2022年10月14日,共纳入了816项随机对照试验,覆盖471,038名患者,评估了13种不同的药物类别。研究排除了非英文研究、药物组合与无药物治疗的系统比较、随机对照试验的亚组分析等。
根据药物治疗情况绘制所有纳入研究的网络图。此图按药物类别分组,由药物节点组成,节点大小与样本量成正比,线粗的比较边与试验次数成正比。
突破性发现:SGLT-2抑制剂与GLP-1受体激动剂的显著效益
研究结果显示,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在降低全因死亡风险方面具有显著效益。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分别降低了全因死亡风险(比值比[OR]均为0.88),并且在降低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住院治疗以及终末期肾病方面也显示出了益处。此外,非甾体类矿物皮质醇受体拮抗剂(如Finerenone)可能降低了死亡率,尤其是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
体重管理与生活质量:Tirzepatide的独特优势
在体重管理方面,Tirzepatide(一种双重GIP/GLP-1受体激动剂)显示出了最大的减重效果(平均差异-8.57 kg),而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也在减重方面表现优异。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和tirzepatide均显示出了积极作用,尽管未达到最小重要差异的阈值。
讨论与总结:个性化治疗策略的重要性
研究的讨论部分强调了根据患者的基线心血管和肾脏风险为2型 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策略的重要性。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在减少心血管和肾脏不良结局以及死亡方面的显著益处,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同时,finerenone的加入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对于没有 或肾脏疾病的患者使用finerenone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此外,研究还指出了某些已建立的降糖药物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磺脲类药物可能增加全因死亡率,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能增加心力衰竭住院风险。这些发现提示临床医生在处方这些药物时需要谨慎,特别是对于基线风险较高的患者。
总结
总体而言,这项网络荟萃分析为2型 的药物选择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强调了在考虑药物疗效的同时,也需关注其安全性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随着未来更多研究的开展和新药物的问世,2型 患者的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
参考文献
Shi Q, et al. Benefits and harms of drug treatment for type 2 diabet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BMJ. 2023 Apr 6;381:e074068. doi: 10.1136/bmj-2022-074068.
编辑:连翘
二审:清扬
三审:应泉
排版:半夏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