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君说 不少人都知道, 糖友如果血糖控制不佳, 会导致 视网膜病变, 甚至失明。 然而,哪怕是血糖控制得不错, 也有丧失视力的风险。 视力正常 看东西却总觉“蒙”? 当心 “上眼”!
有约君说
不少人都知道,
糖友如果血糖控制不佳,
会导致 视网膜病变,
甚至失明。
然而,哪怕是血糖控制得不错,
也有丧失视力的风险。
视力正常 看东西却总觉“蒙”?
当心 “上眼”!
是一种复杂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并发症可以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累及眼部组织时可以引起 视网膜病变(DR,以下简称“糖网”)、 性白内障、 性屈光不正等。
血糖控制住了,也有失明的风险!这样做延缓 “上眼”
相关统计发现, 患者中大约有1/3伴有“糖网”, 性黄斑水肿(DME)可以发生于“糖网”的任何阶段,发生率随着“糖网”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这些眼底病变可给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孟晶教授举例介绍说,有的 性黄斑水肿患者,常规体检查时视力能达到1.0,但是他可能会感觉看东西很蒙,像眼睛上有一层膜,总想擦一擦,但却擦不掉,然后慢慢就会视力下降。
“这时候通常就提示可能有DME了,如果不马上干预,最严重的时候视力可以下降到0.1,只能看到视力表上的第一个最大的字母。”孟晶强调,糖友如果发现看东西模糊或者视物有变形,一定要及时就诊,千万不能拖延。
血糖控制住了 也可能丧失视力
即使血糖控制得好,并不代表视网膜病变不会发生,只是说发生机率会减低、程度会减轻。
相关数据显示,患 10年,约80%的I型“糖友”和约55%的II型“糖友”出现眼底损害;而在患病15年以上的糖友中,几乎100%的I型“糖友”和70%的II型“糖友”发生“ 上眼”。
导致的视力损害不可逆,控制血糖是根本
延缓 “上眼”,及时干预尤为重要,早期患者可避免视力骤减。首先要控制好 、高血压、高血脂。
患者的人数在我国已超过1亿人,这部分人群在若干年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眼睛病变。所以,内分泌医生要联合眼科医生来防治患者的眼部并发症,而且 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逆的,一定要早预防早治疗。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兼眼科医院副院长林晓峰教授指出,相关研究结果表面,有效的治疗可以让90%的 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避免出现严重的视力下降。
“和白内障导致的眼盲不一样, 导致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 ‘上眼’,就像温水煮青蛙。很多 患者直到一只眼睛看不见,才想起要去眼科治疗。”林晓峰强调。
血糖控制住了,也有失明的风险!这样做延缓 “上眼”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眼健康管理部主任于水明表示,如果得了 ,就要警惕视网膜病变,每年进行眼部体检。医生会根据检查情况给出治疗建议。
“控制好血糖是最根本的。”于水明解释说,“否则,即便通过药物或者打了激光一时控制住了眼病,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糖友要定期查眼,一定要做眼底照相存底
林晓峰介绍,对于眼底筛查的时机,1型 如果在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发病,可在发病3年后做第一次眼底检查,2型 患者从确诊时开始首次检查。这两类 患者在首次检查后,每年都要查1次眼底。
妊娠 患者,则应在妊娠前或妊娠初3个月开始检查眼底,中度患者每3~12个月复查一次,重度患者每1~3个月复查一次。
林晓峰建议, 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每年定期复查,眼部有任何变化都别自己“消化”,一定要到眼科治疗。病人要自己建立一个就诊档案,简明扼要地注明“何时何地做了什么检查,病情是如何的”,病人要注意保留每次检查的影像学资料。
凡是初次发现 的患者,一定要做眼底照相。临床上很多初发的 患者已经出现了肾脏病变,而眼睛的病变跟肾脏病变几乎是同期发生的,甚至视网膜病变还更早。眼底照相可以免散瞳,无痛苦,基本可以满足初次发现 的患者眼部观察的要求。
除了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 血管造影(FFA)也是目前临床诊断“糖网”的主要检查技术。
上了年纪 还要警惕这些眼病
除了前面提到的 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眼中风、视网膜静脉阻塞也是老年人的“视力杀手”。视力模糊,可不都是因为老花眼,很可能是隐藏在背后的老年眼病或全身性疾病在作怪。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说起眼睛检查,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检查视力,其实,眼底健康也需得到重点关注。
眼科专家建议,过了45岁,就应该开始定期进行常规的眼底检查。若眼底检查正常,或只是发现随年龄的正常变化。55岁前可每2~4年检查一次,55岁以上要每一年到每两三年就应检查一次。
第一次就诊,建议不要直奔着专家去,可以先挂“综合门诊科”,一般查视力、测眼压,用裂隙灯初步判断哪里出了问题,部分情况在综合门诊就能得到解决,若病情需要再转到相应专科诊治。
如果已经确诊,则白内障患者挂白内障科,青光眼患者挂青光眼科, 视网膜病变患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挂眼底病内科或外科。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