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内分泌

宁可吃药不打针? 注射治疗为何总是不受待见?

作者:佚名 来源:医学界 日期:2020-07-11
导读

近年来,我国 患病率逐年上升,据最新研究显示,中国成人 的患病率已达12.8%[1],这就意味着,大约每8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 患者。据2019年国际 联盟(IDF)最新数据,我国的 患者共计1.164亿,位居世界榜首。其次,我国 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较低[2]。

关键字: 注射

近年来,我国 患病率逐年上升,据最新研究显示,中国成人 的患病率已达12.8%[1],这就意味着,大约每8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 患者。据2019年国际 联盟(IDF)最新数据,我国的 患者共计1.164亿,位居世界榜首。其次,我国 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较低[2]。

根据国内外指南推荐,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 (T2DM)患者或新发T2DM患者且伴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可开始起始注射治疗[3-4]。然而,中国 患者接受注射治疗的现状却是:大多患者起始注射降糖治疗偏晚、患者对于注射降糖治疗的接受度偏低。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血糖达标率,长此以往也会增加 相关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5]。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患者常有着“宁可食疗不吃药,宁可吃药不打针”的惯性思维。但归根结底,患者对起始降糖治疗有顾虑,一方面是由于患者对当前注射治疗的现状不满意,另一方面许多患者也希望能有更好的治疗方案满足自己的需求。

为深入了解患者及临床医务工作者对于注射降糖治疗有哪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姬秋和教授团队在2018-2019年间开展了一项纳入了500名T2DM患者及300名内分泌科医护人员的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PURPOSE),在此基础上也对T2DM患者的注射降糖治疗依从性进行了分析。PURPOSE研究的系列研究结果陆续发表于2019年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学会欧洲年会(ISPOR Europe 2019)和2020年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学会国际会议(ISPOR 2020)。

本期文章,我们邀请到了PURPOSE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姬秋和教授与我们一起分享他的见解。姬秋和教授将针对他此前做的相关研究,从患者及医护人员角度为我们剖析,中国注射降糖治疗中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有哪些,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如何更好地应对。

医学界:T2DM患者经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考虑起始注射类降糖药进行治疗。但往往很多患者对起始注射类降糖药存在顾虑。对此,您认为患者对于起始注射类降糖药的顾虑主要有哪些?

姬秋和教授

临床工作中,对于口服降糖治疗效果不理想的T2DM患者,我们建议起始注射降糖治疗以更好地控制血糖。但是,很多患者对于起始注射降糖治疗仍存在很多的顾虑。为此我们在2018-2019年期间,对全国12个省市的300名内分泌科医护人员和500名T2DM患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研究发现:58%的患者认为每日注射不方便、42.6%的患者担心因为注射而产生胰岛素依赖,另外还有37%的患者对于注射本身存在一定的恐惧[6]。而医务工作者认为患者不愿意接受注射类降糖药治疗的3个最常见的原因为:每日注射的不方便(68.5%)、对注射本身的恐惧(66.5%)以及患者认为“开始注射治疗意味着疾病进入了较为严重的阶段”(63%)[7]。

医学界:基于您的研究结果和您丰富的临床经验,您认为当前的注射降糖治疗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您如何看待这些迫切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姬秋和教授

在降糖治疗应用中,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注射降糖治疗是胰岛素治疗,但研究人员实际上一直在不断追求和研发更合适的降糖治疗,比如更便捷的注射装置以及更简易的注射办法,甚至在临床上也会通过皮下埋置胰岛素泵来简化胰岛素注射过程。这些办法确实能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在注射药物应用方面的需求,但仍然存在医疗费用以及操作培训等方面的限制。

目前来说,注射降糖治疗作为现行的主流治疗,如何改善注射部位不适、延长注射周期并减少注射频率、帮助患者克服注射恐惧,以及如何减少注射局部反应都是我们需要改进的问题。

在临床应用中,新型降糖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度拉糖肽使用隐形针头、注射局部疼痛及不良反应小,可有效减少患者对注射的恐惧,一周一次的注射频率也为患者带来便利,同时其简易的装置和简单的操作流程也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培训负担,因此更能满足患者和医生对于降糖治疗的临床应用需求。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