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气囊小肠镜:探索消化道检查的“盲区”
双气囊小肠镜(DBE)由山本博德发明并首先用于临床,于2003年推向市场。该装置是在长200 cm的镜身前端配有可装卸的气...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06-01 -
药物性肝病的病理学改变
药物性肝病的病理表现复杂多样。尽管某些药物引起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但通常并不能依据组织学变化来确定起因的药物。组织学表现只可...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06-01 -
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子机制及诊疗建议
肝豆状核变性在欧美人群中发病率为1~3/10万,基因携带率为1/90,而其在东亚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发病率更高,韩国报告发病率达...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05-24 -
理清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思路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Wilson)病,是一种遗传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铜代谢障碍,铜在肝、中枢神经系统、角膜等多种...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05-24 -
肿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现状及展望
肿瘤是由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导致的复杂性疾病,而个体的遗传构造在肿瘤发生过程中亦起着重要作用。寻找与肿瘤易感性相关的遗传因素是肿瘤研究...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05-09 -
无创评估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
慢性肝病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预后的预测主要由患者的肝纤维化严重程度所决定。因此,对肝纤维化进行评估是了解疾病严重程度、监测疾病进展和判断...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05-04 -
肿瘤光动力治疗现状
光动力治疗(PDT)是指通过静脉注射光敏剂,当肿瘤组织中有较高浓度光敏剂积聚时,用特定波长光源(激发光)对肿瘤组织进行照射,使之产生...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04-22 -
肿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肿瘤的原理是:利用聚焦于生物组织中的高强度超声产生的热效应,使焦域处的组织瞬间凝固性坏死,并逐步被吸收或瘢痕化,而焦域以外组织无显著损伤。这种用热效应造成治疗靶区...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04-22 -
放射性粒子微创内照射技术的应用
应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历史已百余年。1901年,法国学者居里(Curie)首先提出近距离治疗的概念;1914年,该国学者帕斯托(Pasteau)和德格雷(Degrais)首次使用镭管经尿道插...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04-21 -
防患于未然有章可循——NICE首发高危人群结肠镜...
炎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IBD)和结直肠腺瘤患者的结直肠癌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对该类患者进行结肠镜监测可早期发现病变...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04-15 -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优劣谈
幽门螺杆菌(Hp)的诊断方法很多,各个诊断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若掌握不好,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现对在临床上应用的几种主要的Hp诊...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04-15 -
局部晚期NSCLC治疗 合理分期多法合一提高获益
局部晚期NSCLC的治疗如何个体化?在专家研讨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湘茹教授、王绿化教授、李峻岭教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长利教授和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诚教授就此问题进行了多学科讨论...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04-06 -
肺腺癌新分类——影像学视角
目前,已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肺腺癌可以选择最佳个体化治疗手段,但前提条件是治疗前须对肺腺癌进行全面的组织学...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04-06 -
肺腺癌新分类——分子生物学视角
在过去6年里,随着肺癌内科学、分子生物学和放射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国际上已经认识到需要从多学科角度对肺腺癌重新分类,特别须考虑到外科、...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