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

DR5mAb-载替加氟高分子材料微球的构建及体外靶向肝癌能力

作者:杨俊岭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5-09-15
导读

           近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构建一种DR5mAb-载替加氟主动靶向载药高分子微球,并鉴定其理化性质和体外寻靶能力。研究指出,DR5mAb-载替加氟主动靶向载药高分子微球可与肝癌细胞SMCC-7721主动靶向结合,有望为肝癌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思路。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3期《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上。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替加氟载药微球,以碳二亚胺

  近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构建一种DR5mAb-载替加氟主动靶向载药高分子微球,并鉴定其理化性质和体外寻靶能力。研究指出,DR5mAb-载替加氟主动靶向载药高分子微球可与肝癌细胞SMCC-7721主动靶向结合,有望为肝癌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思路。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3期《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上。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替加氟载药微球,以碳二亚胺法和生物素-亲和素法将DR5mAb与载药微球连接,构建DR5mAb-载替加氟主动靶向载药高分子微球。检测载药微球的一般性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抗体连接率,并对比碳二亚胺法和生物素-亲和素法的连接率;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株L02为实验对象验证其体外细胞靶向性。

  生物素亲和素法的载药微球抗体连接率高于碳二亚胺法(P<0.05);靶向载药微球-7721组的细胞表面及周围有大量微球聚集,非靶向载药微球-7721组和靶向载药微球-L02组的细胞表面及周围均无明显微球聚集。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Paper/PeriodicalInfo.aspx?periodicalID=zgjryxyzlx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