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

四种常见食物中毒诊治和预防

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毛丽君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09-18
导读

         病例1:毒蘑菇(毒蕈)中毒
    3户家庭共5人在某临时摊位购买野生蘑菇,在煮熟或炒食后发病,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0~61岁,均在食用蘑菇0.5~5小时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经医院检查,被诊为毒蘑菇中毒。

四种常见食物中毒诊治和预防

  对毒蘑菇中毒患者,医生应注意发病时间在进食10 h以上者,不要被假愈期迷惑;对河豚鱼中毒患者,应注意维持呼吸功能;对早期假酒中毒者,应彻底催吐并用含5%~10%碳酸氢钠的温水洗胃;对扁豆中毒者,则应注意烹饪方式,彻底煮熟可破坏扁豆毒素。

  病例1

  毒蘑菇(毒蕈)中毒

  3户家庭共5人在某临时摊位购买野生蘑菇,在煮熟或炒食后发病,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0~61岁,均在食用蘑菇0.5~5小时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经医院检查,被诊为毒蘑菇中毒。

  临床特点

  蘑菇(蕈)是人们喜爱食用的真菌类植物,我国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其中有毒蘑菇达100余种,能致人死亡的约30种。

  速发型中毒 毒蘑菇中毒分为速发型与迟发型中毒。速发型中毒患者发病快,一般在进食后0.5~6 h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明显,症状消失后病情很快好转、痊愈,极少死亡。

  迟发型中毒 迟发型蘑菇中毒患者则相反,发病慢,一般在进食毒蘑菇10 h 后发病。患者在出现消化道症状之后似乎痊愈(即假愈期),经过1~3 d 假愈期后,突然出现严重肝、肾、脑等脏器损害,甚至死亡,故对发病时间在进食蘑菇10 h 以上者应特别注意。

  治疗和预防

  治疗 毒蘑菇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对于食用毒蘑菇6 h内无呕吐者,应给予1:5000高锰酸钾洗胃,直至胃液清晰。洗胃完毕后, 一次灌入活性炭末10~20 g吸附胃内残留毒蕈, 或口服25%硫酸镁导泻。对恶心、呕吐严重者,须补液、纠正酸中毒;对休克患者,补充血容量;同时予解痉治疗缓解胃肠道症状,并补充B族维生素及大剂量维生素C,加用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对伴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须对症治疗;对合并中毒性脑病者,予地塞米松、呋塞米、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对有全身出血症状的患者,采用止血剂和少量输血。

  预防 非专业人士很难识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为防止蘑菇中毒,最好不要食用野生蘑菇。

  病例2

  河豚鱼中毒

  4 例患者在市区某酒店进食河豚鱼0.5~3 h后出现手、足、舌麻痹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1人意识障碍,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河豚鱼中毒。

  发病特点

  河豚鱼含有毒素,因加工制作不当可导致食物中毒,而被我国《食品卫生法》等明令禁止销售。然而,其味道鲜美,沿海地区每年均有人因食用河豚鱼而中毒。

  河豚毒素存在于河豚鱼内脏、鱼籽及血液中,毒性稳定,经炒、煮不能被破坏,其通过阻断钠通道而导致神经传导障碍,中毒患者表现为食用河豚鱼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唇、舌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惊厥、呼吸麻痹、严重低血压和心律失常,若抢救不及时,则死亡率很高。

  治疗和预防

  治疗 河豚鱼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临床以催吐、洗胃、导泻、促进毒素排出和维持呼吸等常规方法进行抢救。对于确诊河豚鱼中毒的患者,可用大黄(10~15 g)导泻。

  大量补液和利尿治疗有利于毒素排出,短期(3 d内)使用地塞米松(10~15 mg/d),可提高组织对毒素、缺氧的耐受性。

  对于呼吸衰竭者,应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病情特别严重的中毒患者,采用紧急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可清除体内毒素,并明显降低死亡率。如果患者度过发病后24小时的危险期,则预后较好,多可完全康复。

  预防 由于河豚鱼有剧毒,处理不当可致食用者中毒死亡。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无论野生还是养殖的河豚鱼均不能流入市场。如果居民误食河豚鱼,要及时送至医院抢救、治疗。

  假酒中毒

  病例3

  患者男性,33岁,在小卖部购买1瓶白酒(250 ml),饮用半瓶。10 h后出现头痛、乏力、嗜睡、视物模糊等。经调查,该“白酒”含甲醇,被诊为急性甲醇中毒。

  临床特点

  急性甲醇中毒的潜伏期可达12小时,甚至2~3天。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眼损害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患者亦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等症状,以及眼、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部分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严重患者可出现昏迷、抽搐和视力急剧下降、代谢性酸中毒等。

  治疗

  对早期中毒者,应彻底催吐并用含5%~10%碳酸氢钠的温水洗胃;对意识障碍患者,给予甘露醇、呋塞米治疗;对酸中毒者,采取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若有严重意识障碍、视力下降或视神经乳头水肿, 或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应立即接受血液透析,以清除体内甲醇及其代谢产物, 血液透析宜尽早、反复进行, 在透析预充液中增加碳酸氢纳的比例能够有效纠正酸中毒。早期、足量、规范、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脑水肿、视神经损害。

  病例4

  扁豆中毒

  某建筑工地20名工人在午餐进食扁豆1~6小时后,出现不同程度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胸闷,其中2人表现为发热、四肢麻木、出冷汗症状,陆续到医院急诊就诊,经调查患者被诊为扁豆中毒。

  特点

  扁豆中毒多因加工方式不当,如煸炒时间短、温度低,不能完全破坏其中的天然毒素而致中毒。

  扁豆中毒患者表现为,初期胃部不适,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严重时伴有出冷汗甚至休克,精神神经症状一般常见头晕、头痛、四肢麻木、腰背痛等。中毒潜伏期约为5小时,部分患者在进食后30分钟发病。其特点为群体发病、病程短,治疗后患者恢复快、预后良好。

  治疗和预防

  治疗 经确诊为扁豆中毒者应及时接受催吐、洗胃、口服20%甘露醇或25%硫酸镁导泻治疗,并静脉补液、利尿治疗以促进毒物排出,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对症支持治疗亦很必要。

  预防 为预防扁豆中毒,居民在烹调扁豆时最好采取炖、烧等加热时间较长的烹饪方法,并要彻底翻动扁豆,彻底煮熟可破坏扁豆中的毒素。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