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人基因多态性与乙肝肝硬化发生相关

作者: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消化科 郭津生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2-02-24
导读

         HBV感染后呈现多样化的结局,有自发病毒清除、无症状携带状态和快速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表现,人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不同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

inserted image
 

郭津生教授

  HBV感染后呈现多样化的结局,有自发病毒清除、无症状携带状态和快速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表现,人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不同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本课题组近年来在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和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资助下开展了与肝硬化发生危险相关候选基因多态性研究,并在第22届APASL年会上进行了交流。

  研究共收集具有HBV感染表现的人群共988例,其中包括慢性HBV感染者伴肝硬化的429例、无肝硬化的慢性HBV感染者285例和274例健康恢复者。确定研究人群中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肝病进展程度和速率、HBV标志物等临床表现型;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9个候选基因上的14个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候选基因SNP与肝硬化发生及严重程度、肝病疾病进展速率的关系。

  结果发现HBV感染的中国人群呈现不同的疾病进展程度和速率。位于AZIN1基因的rs2679757位点及TRPM5基因的rs886277位点与肝硬化发生危险相关,rs2679757 GG+AG基因型和rs886277 CC基因型与较重的肝硬化程度、较快的疾病进展速率和高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率相关。

  研究提示AZIN1和TRPM5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的进展,有待进一步机制探讨;不同的人种(如高加索人群和中国人群)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和频率具有较大差别;不同肝病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生机制和遗传影响因素。需更大样本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探讨中国人群、乙肝肝硬化危险相关遗传因素并进一步进行基础和临床验证,以建立中国人群乙肝患者特异的硬化发生危险标志。

  相关链接:第22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年会专题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