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

内皮祖细胞抑制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肝小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耿一博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3-02-28
导读

         日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徐州医学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安立才、孙海英、徐开林等共同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内皮祖细胞(EPC)抑制异基因骨髓移植后肝小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研究指出,小鼠骨髓移植时联合输注EPC能显著抑制肝小静脉血栓形成,明显减轻肝脏损伤。该文章发表在2012年第33卷第10期《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上。

  日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徐州医学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安立才、孙海英、徐开林等共同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内皮祖细胞(EPC)抑制异基因骨髓移植肝小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研究指出,小鼠骨髓移植时联合输注EPC能显著抑制肝小静脉血栓形成,明显减轻肝脏损伤。该文章发表在2012年第33卷第10期《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上。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Balb/c小鼠分为3组,单纯骨髓移植组的小鼠在全身照射后经尾静脉输注C57BL/6小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5×106/只;联合EPC移植组则在单纯骨髓移植的基础上同时输注C57BL/6小鼠的EPC 5×105/只;正常对照组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移植后第0、5、10、15和20天时,计算各组小鼠的肝脏指数,光镜下观察肝小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以及肝细胞及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电镜下观察肝小静脉、肝血窦内皮、肝细胞损伤及血小板黏附情况,检测外周血活化血小板的比例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变化。

  结果显示,移植后第0、5、10、15和20天时,单纯骨髓移植和联合EPC移植组的活化血小板比例、肝脏指数和外周血TNF-α浓度均呈现上升趋势,至第15天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联合EPC移植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单纯骨髓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骨髓移植组比较,联合EPC移植组的血小板黏附减少,肝小静脉血栓形成较少,肝细胞水肿和坏死程度均较轻,且肝脏损伤修复较快。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