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脏骤停昏迷患者的复苏后护理中,平均动脉血压目标维持在63或77毫米毫米汞柱,对患者死亡、严重致残以及昏迷等不良预后的影响较小。
心脏骤停昏迷复苏后护理的核心部分是保持足够的灌注压,但具体的血压指标尚无强力的证据。作为重症监护方案的一部分,积极的血压管理可保证重要器官(如大脑、心脏和肾脏)供血,但心脏骤停患者通常有潜在或伴随心脏疾病,降低后负荷可能有助于心脏功能恢复和生存率。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后复苏患者会使用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药物,将平均动脉血压维持在65毫米汞柱以上,额外的血管加压治疗导致的不良事件风险仍不确定。
近日,研究人员开展双盲对照研究,比较将平均动脉血压维持在63或77毫米汞柱以上对院外疑似心脏原因心脏骤停后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BOX 研究中,疑似心脏原因的院外心脏骤停后复苏成年患者,随机接受2个目标的血压管理(平均动脉血压维持在63或77毫米汞柱以上),同时还随机接受2个目标的血氧管理。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或出院CPC得分(脑功能分类量表,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范围从1-5分,分数越高表示预后越差,3-4分表面患者严重残疾或昏迷)3或4的患者比例的复合终点。次要结果包括48小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全因死亡、3个月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评分(范围0到30,分数越高表示认知能力越好)和修正Rankin量表(范围0到6,分数越高表示残疾越严重)以及3个月时CPC得分。
789名患者参与研究,其中平均动脉血压维持77毫米汞柱以上组393人,63毫米汞柱以上组396人。高目标组133名患者出现终点事件,低目标组127人出现终点事件(34% vs 32%,HR=1.08)。90天时,高目标组122名患者死亡,低目标组114人死亡(31% vs 29%,HR=1.13)。组间CPC得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评分、修正Rankin量表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以及不良事件率差异不显著。
研究发现,在心脏骤停昏迷患者的复苏后护理中,平均动脉血压目标维持在63或77毫米毫米汞柱,对患者死亡、严重致残以及昏迷等不良预后的影响较小。
原文出处:
Jesper Kjaergaard et al. Blood-Pressure Targets in Comatose Survivors of Cardiac Arrest,N Engl J Med,October 20, 2022.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