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肿瘤性脑血管炎1例
因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随后意识障碍到急诊室就诊。
查体发现多处淋巴结肿大,左侧乳腺溃疡肿块。GCS 9分,颈强直,Kernig征阳性。多组颅神经损伤。
怀疑癌性脑膜炎和出血性软脑膜转移。平扫CT显示双侧顶叶脑沟内SAH(下图A)。CTA未见动脉瘤、血管畸形等。MRI显示双侧顶枕区域SAH(下图B和C),MRV正常。
下图,A图为平扫CT,显示双侧顶枕脑沟内出血(黄色箭头)。B图为Flair(白色箭头),C图为SWI(黄色箭头)显示双侧顶枕脑沟内出血:
根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临床怀疑副肿瘤可逆脑血管痉挛伴凸面SAH。随后DSA检查,发现小血管广泛和多处狭窄,提示血管痉挛或脑血管炎(下图D)。
下图D为DSA,显示血管呈串珠样改变(绿色箭头):
脑脊液发现恶性肿瘤,确诊肿瘤性脑膜炎。
乳腺活检为导管浸润癌III级。
入院第4天死亡,随后进行了尸体解剖。
病理证实癌性脑膜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充满了肿瘤细胞(下图E)。
下图E显示蛛网膜下腔和血管周围间隙(黄色箭头)扩大,充满肿瘤细胞。小血管呈现血管炎表现(蓝色箭头,HE染色):
脊膜和神经根广泛肿瘤浸润(infiltration)。Willis环血管的较小分支显示动脉周围浸润(infiltration),内膜炎症和纤维素沉积,无坏死或肉芽肿形成(图F)。
下图F为软脑膜血管血管炎(黄色箭头),合并纤维蛋白血栓形成(蓝色箭头),被肿瘤细胞包围(HE染色):
这些特征符合副肿瘤性血管炎的表现。较大的脑血管被肿瘤细胞包裹(encased),但是无浸润(infiltration)。
最终该患者诊断为乳腺癌转移,癌性脑膜炎伴副肿瘤性脑血管炎和凸面SAH。
作者认为副肿瘤性脑血管炎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1.肿瘤细胞诱导针对血管内皮的免疫反应,2.肿瘤细胞释放各种促炎性因子对内皮的损伤,3.肿瘤蛋白沉积在血管壁上,随后产生迟发性过敏反应,4.含有肿瘤抗原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上。
原始出处:
Patil A, Shree R, Naheed D, et al.Pearls & Oy-sters: Paraneoplastic cerebral vasculitis: Rare cause of spontaneous convexity subarachnoid hemorrhage.Neurulogy, Feb 27, 2018.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