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BTK抑制剂依鲁替尼获批上市以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治疗发生了巨大改变,不管是复发CLL、初治CLL,还是高危CLL,依鲁替尼均显示出良好疗效,但同时也带来依鲁替尼耐药这一问题。来自美国的Woyach教授在BLOOD杂志上就依鲁替尼耐药的检测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自BTK抑制剂依鲁替尼获批上市以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治疗发生了巨大改变,不管是复发CLL、初治CLL,还是高危CLL,依鲁替尼均显示出良好疗效,但同时也带来依鲁替尼耐药这一问题。来自美国的Woyach教授在BLOOD杂志上就依鲁替尼耐药的检测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一、什么是依鲁替尼耐药
临床中,依鲁替尼耐药的检测非常具有挑战性,以下是常遇到的一些情况。
1. 病例1
患者男,53岁,7个月前因CLL复发接受依鲁替尼治疗。随后,获得部分缓解伴淋巴细胞增生(PR-L),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稳定下降,1月前的最后一次检测为20×109/L。4天前,该患者出现低热、肌痛、咳嗽和颈部淋巴结病变。检查发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尺寸2×2 cm,白细胞36×109/L,ALC 30×109/L。
上述情况在临床中很常见,很可能是因上吸道感染导致的颈部淋巴结增大和白细胞增高。感染时淋巴细胞计数增高很常见,尤其是依鲁替尼治疗后仍有淋巴细胞增生的患者。PR-L是指淋巴结和血细胞计数满足PR标准,但因治疗导致淋巴细胞动员入血形成淋巴细胞增生未缓解。
该患者应继续依鲁替尼治疗,躯体症状有可能是Richter转化的先兆,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应进行随访。
2. 病例2
患者,75岁,因CLL复发已接受依鲁替尼治疗2年,PR伴腹部小淋巴结和骨髓少量浸润,外周血计数正常,因拟行膝关节置换术停用依鲁替尼7天。术前3天开始出现盗汗、乏力,白细胞2×109/L,血红蛋白94 g/L,血小板110×109/L,这些症状与他在依鲁替尼治疗前的表现很相似。然而,该患者在3个月前因牙科手术停用药物时无上述表现。
显然地,患者在停药时出现了疾病进展的表现,并不是对依鲁替尼产生耐药,因此应尽快重新开始治疗。随后,该患者很快出现了预期的治疗反应。在治疗初期和疾病负荷较高时,依鲁替尼停用导致的症状型疾病进展较为多见,通常不能预测。对于此类患者,应尽可能缩短停药时间,或者可采用激素姑息治疗,直至重新开始依鲁替尼治疗。
3. 病例3
患者女,55岁,因CLL接受依鲁替尼三线治疗,并持续3年。检查未发现肿大淋巴结,但ALC由3.0×109/L升至6.0×109/L。该患者一直遵医嘱服药。2个月后,ALC升至8.0×109/L,无症状,但颈部有一大小为1.5 cm的淋巴结。
依鲁替尼治疗期间的疾病复发表现为白细胞增高和新发淋巴结肿大。应密切监测所有提示疾病进展的症状,尽早发现复发。在未开始新治疗时,不应立即停用依鲁替尼,否则会加速疾病复发。若新治疗需要洗脱期,则应密切监测。
上述病例表明,接受依鲁替尼治疗时,检测疾病进展的难度较大。因此,应反复评估,以免过早地停止有效的治疗手段。疾病进展时,在新治疗未启动前,不应立即停止依鲁替尼治疗。
二、CLL依鲁替尼耐药的流病学和自然病史
依鲁替尼复发有两种形式:CLL进展和组织学转化。组织学多转化为大细胞淋巴瘤或幼淋巴细胞白血病,通常发生在治疗2年时。治疗第1年很少发生CLL进展,随治疗时间延长,进展率逐渐增大(图1)。基线核型复杂性是最显着的独立预测依鲁替尼复发参数。其他治疗中的预测参数如治疗次数和17p缺失,也是疾病进展的风险因素。
图1 依鲁替尼治疗后事件累积发生率
依鲁替尼治疗时CLL复发的原因主要是BTK或其下游靶点PLCG2获得性突变。
BTK C481S是BTK最常见的突变,能减少依鲁替尼的亲和性,使依鲁替尼由不可逆抑制转为可逆抑制。PLCG2突变后,即便BTK失活, BCR仍可活化。BTK 和/PLCG2突变在复发患者中发生率为85% ~ 90%。克隆性进化也是依鲁替尼耐药标志,有研究发现复发时存在反复再现的8p缺失。
现有数据显示,依鲁替尼获得性耐药患者的生存预后很差。据Woyach教授中心统计,CLL复发后的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其他中心统计仅有3~5.7个月,而目前的标准方案并不能满足这类患者的治疗需要。另外,要明确鉴别依鲁替尼耐药和不耐受,这两种情况疾病自然发展史完全不同,依鲁替尼不耐受可能还会对其他治疗有反应,如idelalisib和venetoclax。
原始出处:
Jennifer A. Woyach. How I manage ibrutinib-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Blood 2017 :blood-2016-09-693598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