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分类复杂、进展迅速和治疗目标高,常使临床医生治疗时感到困惑和挑战。在本次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中,我个人比较突出的感觉是,淋巴瘤会场的参会人数明显比往年多,这也反映出淋巴瘤的诊治受到格外的重视。
恶性淋巴瘤由于分类复杂、进展迅速和治疗目标高,常使临床医生在治疗时感到困惑和挑战。在本次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中,我个人比较突出的感觉是,淋巴瘤会场的参会人数明显比往年多,常常一座难求,这也反映出淋巴瘤的诊治受到格外的重视。
与大家重温美国斯坦福大学霍普(Hoppe)教授在本次年会上的一句话:“如果有循证医学证据,我们应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治疗患者;如果暂时没有循证医学证据,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给患者适当的治疗;鼓励淋巴瘤诊疗医生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做个体化的处理。”
BEACOPP方案:博来霉素+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丙卡巴肼+泼尼松
1 HL:局部放疗做还是不做?
霍奇金淋巴瘤(HL)是目前治疗效果最佳的恶性淋巴瘤,对于早期HL患者,近10年来均在致力于探讨如何降低远期不良反应。
在本次年会有关HL放疗的教育专场中,来自肿瘤放疗领域和血液领域的专家各抒己见,初步获得的结论是,如果早期HL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可以不进行侵犯野放疗(IFRT),特别是儿童的纵隔放疗,可明显减少远期不良反应。当然,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立体放疗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的临床观察初步显示,局部放疗并没有提高HL远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 HIV相关淋巴瘤: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佳
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的淋巴瘤,国内病例较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该特殊人群的治疗水平较低。
在年会上,美国学者报告了1546例HIV相关淋巴瘤患者接受常规化疗的长期随访结果。该研究提示:联合利妥昔单抗同样可以提高HIV相关淋巴瘤常规化疗的疗效,提高患者CR率、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同时,利妥昔单抗并未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如果患者同时进行有效的抗病毒 “鸡尾酒”疗法,则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HIV相关淋巴瘤安全有效,对于部分患者,较强的化疗方案疗效较好。
3 PET-CT:治疗中或无应用价值
目前,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对HL和DLBCL的诊断和分期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对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业界一直有争论。对于早期HL,传统化疗后获CR者,特别是常规化疗2个疗程后PET-CT 阴性的患者,是否仍需要联合放疗,目前并未有明确结论,多数临床医生倾向于可以不加放疗。
年会上欧洲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HD10研究)却有着不同的结论,该研究纳入早期预后良好和不良的HL患者,实验组接受常规ABVD(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碱+达卡巴嗪)联合IFRT;对照组在ABVD 方案2个疗程后,根据PET-CT阴性和阳性的结果,分别给予原方案和提高剂量的BEACOPP*联合IFRT。中期随访结果显示,无论对于早期预后良好还是不良的患者,标准ABVD 联合IFRT治疗组的PFS 优于PET-CT指导的后续治疗组。该结果具有相当高的临床实际指导价值,期待进一步的随访结果。
4 难治性淋巴瘤:治疗新探索
MCL:来那度胺疗效如何?
对于多次复发的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多为年老体弱者,后续治疗相当棘手,基本难以承受比较强烈的联合化疗,来那度胺是目前可以推荐的药物,但到底疗效如何,目前仍不清楚。
美国盖伊(Goy)等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采用来那度胺单药(平均20 mg/d)治疗硼替佐米等多个方案治疗后复发的难治MCL患者。结果显示有效率为32%,CR或未确认CR(CRu)率为16%,中位出现缓解时间为 2.2个月,达到CR时间为3.7个月,中位PFS和OS期分别为4.0个月和19.0个月,不良反应可耐受。该结果令人鼓舞,值得中国患者尝试。
B细胞淋巴瘤:新靶向药物初显疗效
目前,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后复发的B细胞淋巴瘤预后普遍较差,寻找新的靶点药物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BTK抑制剂ibrutinib(CI-32765)是其中的佼佼者,近年有不少相关的报道。
今年年会上,比尔德(Byrd)报告了采用ibrutinib 单药治疗初治和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的研究显示,初治患者有效率达71%,CR率为10%,复发难治患者有效率达67%,CR率为 3%。对于初治患者和复发难治患者,预计2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76%和96%, OS率分别为85%和96%。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BTK抑制剂ibrutinib良好的抗B细胞淋巴瘤疗效,其疗效值得我们进一步期待。
难治性DLBCL:再次证实RIT联合BEAM疗效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是敏感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标准的治疗模式,对于多次复发难治性DLBCL,无论是采用auto-HSCT抑或是异基因HSCT,疗效均不理想。近年来,不少研究探讨采用放射免疫(RIT)方法提高auto-HSCT的疗效,放射免疫调节剂zevalin和BEAM(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马法兰)是比较好的联合预处理方案。
西班牙碧尔昂斯(Briones)等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采用Z-BEAM作为预处理方案,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2~6)化疗方案的难治DLBCL淋巴瘤患者(中位年龄53岁)。结果显示,2年OS和PFS率分别为65%和63%,不良反应均可耐受。该研究结果再次证明,对于难治性DLBCL,RIT联合BEAM可有很好的疗效,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淋巴瘤治疗的进步同样有赖于许许多多小进展的临床积累,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消化和思考,把相关信息转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积极组织开展有中国特色的大规模的恶性淋巴瘤临床研究,造福患者!
5 DLBCL:优先考虑GDP方案
我们过往对最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颇为关注,但这些药物离我们好像很遥远,因为新的进展不能随时为我们的患者服务。
今年年会上,欧美学者开展的一项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比较了传统细胞毒性药物GDP[吉西他滨+地塞米松(DXM)+顺铂(DDP)] 和DHAP(DDP+阿糖胞苷+DXM)治疗复发侵袭性淋巴瘤后,auto-HSCT巩固治疗的疗效。共619例患者入组,5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远期疗效相似,但GDP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DHAP组。该研究结果提醒临床医生,在治疗复发DLBCL时,可优先顾虑GDP方案,中国的患者亦因此而获益。
6其他启示
今年ASH年会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在日新月异的血液病领域,大会组织者和医务工作者始终关心一些容易被人忽略,而实际对每位患者又至关重要的事情。
美国学者报告了一项经长期随访和观察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了与蒽环类药物代谢相关的酶,如果白血病患者出现MRP2、 RAC2和 HFE等基因变异,其接受异基因HSCT治疗后,慢性充血性心衰的危险性将明显增加。
我们都清楚,蒽环类药物是一线治疗恶性淋巴瘤最重要的化疗药物之一,该研究结果值得淋巴瘤治疗医生借鉴。
更多内容,请看专题报道:http://zt.cmt.com.cn/zt/ash54/index.html 。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