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

ADC值变化对溶栓治疗前后脑缺血性半暗带的评估

作者:杨艳辉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6-05-27
导读

           近期,天津市东丽医院放射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通过分析溶栓治疗前后脑缺血区ADC值的变化探讨其在脑缺血半暗带(IP)中的价值。研究指出,(1)缺血半暗带可能在脑梗死24h内都存在。(2)计算rADC值可以辅助判断脑损伤程度及评估溶栓预后。该文发表在2016年第02期《临床放射学杂志》上。   对38例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就诊当日及经溶栓治疗20天后进行DWI、T_2WI、T_2

  近期,天津市东丽医院放射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通过分析溶栓治疗前后脑缺血区ADC值的变化探讨其在脑缺血半暗带(IP)中的价值。研究指出,(1)缺血半暗带可能在脑梗死24 h内都存在。(2)计算rADC值可以辅助判断脑损伤程度及评估溶栓预后。该文发表在2016年第02期《临床放射学杂志》上。

  对38例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就诊当日及经溶栓治疗20天后进行DWI、T_2WI、T_2-FLAIR扫描,将就诊时DWI高信号大小定义为初始病灶(L0),治疗后病灶在T_2WI或T_2-FLAIR大小定义为最终梗死面积(P),前者大于后者的面积为组织存活区(ST),后者大于前者的面积为扩大区(LG)。根据患者就诊时间不同分为4组,分别测量P、ST、LG及对侧正常区的ADC值,计算相对ADC值(rADC)进行统计学分析。

  病变侧DWI高信号区ADC值均较对侧减低,病变从中心到周边ADC值由低到高不同程度增加。相同时间点P、ST及LG的ADC值由低到高不同程度增加。随着脑梗死时间延长组织存活区所占比例逐渐减小。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lcfsxzz.aspx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