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

肝肿瘤射频消融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杨艳辉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6-04-18
导读

           近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分析肝恶性肿瘤经皮射频消融术(RFA)后感染性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研究指出,RFA术后严重感染性并发症并不少见,感染途径可来自肠道菌群逆行感染,Whipple术等导致Oddi括约肌无功能的RFA术后继发严重感染的明确诱因。除根据药敏实验应用敏感抗生素外,及时行脓腔穿刺引流、外科干预等综合治疗是针对RFA术后局部感染性并发症的有效

  近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分析肝恶性肿瘤经皮射频消融术(RFA)后感染性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研究指出,RFA术后严重感染性并发症并不少见,感染途径可来自肠道菌群逆行感染,Whipple术等导致Oddi括约肌无功能的RFA术后继发严重感染的明确诱因。除根据药敏实验应用敏感抗生素外,及时行脓腔穿刺引流、外科干预等综合治疗是针对RFA术后局部感染性并发症的有效方法。该文发表在2016年第03期《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上。

  回顾性分析于我科接受RFA治疗的356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296例,肝转移癌60例。对于术后有严重感染表现的患者进行即刻腹部超声和(或)CT增强扫描。明确肝内局部脓肿形成后,采取置管引流、使用抗生素等干预措施,并随访1年。全部脓肿引流液均行细菌学检查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

  356例RFA术后共5例患者发生局部严重感染,其中3例为肝脓肿,1例胆汁瘤合并感染,1例为腹壁脓肿。1例肝脓肿患者肝内局部病灶与结肠肝曲形成窦道且经久不愈,经外科手术局部修补+肝内脓肿置管引流后局部及全身症状有所缓解,但于RFA术后8个月死于全身衰竭。1例腹壁脓肿患者经抗感染、置管引流、局部换药处理后局部及全身症状有所缓解,但于RFA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进展。1例肝脓肿和1例胆汁瘤合并感染患者经单纯病变部位置管引流+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随诊1年达到临床治愈。1例肝脓肿患者经病变部位置管引流+抗生素治疗后,感染灶痊愈,但随访至9个月时死于肝内肿瘤转移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Paper/PeriodicalInfo.aspx?periodicalID=zgjryxyzlx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