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的MSCT表现特点及其与尿路上皮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指出,IPB多位于三角区,呈乳头状,窄基底与膀胱壁相连;增厚膀胱壁无明显强化;病灶最长径明显大于基底部宽径;三期强化程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但相对较弱。上述影像特点有助于与尿路上皮乳头状癌相鉴别。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4期《临床放射学杂志》上。
近期,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的MSCT表现特点及其与尿路上皮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指出,IPB多位于三角区,呈乳头状,窄基底与膀胱壁相连;增厚膀胱壁无明显强化;病灶最长径明显大于基底部宽径;三期强化程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但相对较弱。上述影像特点有助于与尿路上皮乳头状癌相鉴别。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4期《临床放射学杂志》上。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IPB及25例尿路上皮乳头状癌患者的MSCT表现,比较两者的发病部位、病灶形态及强化程度,并进行统计学检验。
14例IPB中10例位于三角区,4例位于侧壁,伴局部膀胱壁增厚者5例;13例呈乳头状,1例呈菜花状。25例尿路上皮乳头状癌中6例位于三角区,19例位于顶侧壁,伴局部膀胱壁增厚者18例;10例呈乳头状,15例呈菜花状。IPB和乳头状癌病灶向腔内突出的最长径与基底部宽径之比分别为2.164±0.761、0.747±0.196;两者强化值为:动脉期分别为(25.357±17.376)HU、(37.400±14.705)HU,静脉期分别为(34.143±22.055)HU、(41.680±17.264)HU,延迟期分别为(42.357±12.701)HU、(39.360±22.038)HU。两者发病部位和病灶形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动脉期强化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PB强化程度呈逐渐升高趋势,而乳头状癌静脉期强化程度最高,延迟期减低。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lcfsxzz.aspx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