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研究急性皮层下分水岭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MRI特征及其与颈动脉系统病变的关系。研究指出,皮层下分水岭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有着不同的MRI特点和病理生理机制,前者多伴有颈动脉系统严重病变,病程进展快,预后差,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该文发表在2014年第12期《临床放射学杂志》上。 选择DWI病灶符合急性皮层下分水岭梗死42例(A组)和腔
近期,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研究急性皮层下分水岭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MRI特征及其与颈动脉系统病变的关系。研究指出,皮层下分水岭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有着不同的MRI特点和病理生理机制,前者多伴有颈动脉系统严重病变,病程进展快,预后差,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该文发表在2014年第12期《临床放射学杂志》上。
选择DWI病灶符合急性皮层下分水岭梗死42例(A组)和腔隙性脑梗死64例(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和MRI特征及MRA或DSA表现,并进行统计学检验。
A组病灶位于深浅穿动脉之间分水岭区,呈”雪茄“状、”串珠“状或卵圆形,病灶体积大;B组病灶多位于基底节区及皮层下,呈圆点状,病灶体积小;A组患者32例(76.2%)有颈动脉系统中重度狭窄或闭塞;B组患者14例(21.9%)存在颈动脉系统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6,P<0.05)。A组患者多表现为非腔隙综合征;B组患者多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P<0.05)。A组患者较B组患者7天内多见病程进展,预后差(χ2=5.19,P<0.05)。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lcfsxzz.aspx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