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

0期无症状HIV相关性痴呆脑白质微细结构的DTI研究

作者:杨俊岭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5-12-01
导读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放射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0期无症状HIV相关性痴呆(HAD)常规MRI检查表现正常的脑白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改变及其早期诊断价值。研究指出,对无症状期HAD患者行定量DTI分析,有助于评价HAD患者在常规MRI检查表现正常的脑区的微结构改变,进而有助于HAD的早期诊治,阻止或逆转认知下降。定量ADC值的变化表明HAD疾病早期损害优先出现在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放射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0期无症状HIV相关性痴呆(HAD)常规MRI检查表现正常的脑白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改变及其早期诊断价值。研究指出,对无症状期HAD患者行定量DTI分析,有助于评价HAD患者在常规MRI检查表现正常的脑区的微结构改变,进而有助于HAD的早期诊治,阻止或逆转认知下降。定量ADC值的变化表明HAD疾病早期损害优先出现在额叶、枕叶,其结构特点(与高级皮层功能相关的脑区)可能是HAD早期易受损害的重要原因。此外,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是HIV患者进展为HA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该文发表在2014年第12期《临床放射学杂志》上。

  对32例0期无症状HAD患者和29名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行MRI扫描,获取常规MRI(T1WI、T2WI、T2FLAIR)及DTI图像,测量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前、后肢白质区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HIV患者与对照组的FA值及ADC值。进一步根据CD4+计数将患者分为两组,即CD4+<200/mm3组、CD4+>200/mm3组,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CD4+<200/mm3组、CD4+>200/mm3组的HIV患者及对照组的FA值及ADC值。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期无症状HAD患者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前、后肢白质的FA值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应ADC值呈不同幅度的增加:额叶、枕叶、内囊前肢白质显著增加(P<0.05),而顶叶、颞叶、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后肢白质区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CD4+T细胞数<200/mm3的HIV患者额叶、枕叶白质的ADC值显著高于CD4+T细胞数>200/mm3的HIV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对应FA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lcfsxzz.aspx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