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磨玻璃样结节型肺癌应分类而治,不必一概急于手术,而应耐心等待、静观其“变”后再决定是否手术,以免“过度治疗”。该成果近日已发表在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的官方杂志《胸外科年鉴》(《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上,并同期配发专家评论: “该研究中患者绝佳的生存曲线归功于作者根据肿瘤术前的影像学特点选择了非常合适的手术方式” 。
本网讯(驻地记者 孙国根 通讯员 王懿辉)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陈海泉教授带领叶挺副教授等的一项2008-2014年间针对736例在手术切除的“磨玻璃样结节型”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其中“纯磨玻璃样结节型”肺癌患者虽已是浸润性腺癌,但预后极好,术后5年无疾病生存率达95.76%, 5年总体生存率达100%,明显高于整体肺癌人群的生存率。此结果表明对磨玻璃样结节型肺癌应分类而治,不必一概急于手术,而应耐心等待、静观其“变”后再决定是否手术,以免“过度治疗”。该成果近日已发表在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的官方杂志《胸外科年鉴》(《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上,并同期配发专家评论: “该研究中患者绝佳的生存曲线归功于作者根据肿瘤术前的影像学特点选择了非常合适的手术方式” 。
据悉,随着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普及,被检查者中越来越多的肺部“磨玻璃样结节”在临床工作中被发现,但是对于“磨玻璃样结节”究竟应该如何规范诊治目前仍无定论。陈海泉团队研究发现,多发性结节肺癌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磨玻璃结节型”肺癌,占69.9%;2018年,陈海泉教授团队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磨玻璃结节型”肺癌的预后与病理学的浸润状态至关重要,浸润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
该研究结果引起陈海泉团队的进一步思考,虽然有些磨玻璃样结节已经是浸润性癌(即已进展到浸润后状态),但这部分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手术治疗后,同样能够获得理想的远期生存。于是该团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像学上表现为“部分磨玻璃样”(亚实性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同时与实性的肺腺癌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验证了他们最初的设想,即“部分磨玻璃样”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特点,是不同于实性肺腺癌的一类特殊的临床亚型。这一研究结果是对亚实性肺癌的重新认识,有助于对亚实性肺腺癌患者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诊治。
基于上述两个针对磨玻璃样结节型肺腺癌的临床研究,陈海泉团队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纳入了2010名病理分期为I期的浸润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继续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在该患者群体中,所有I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88.2%,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0.3%。根据这部分患者CT影像学的表现,再分为纯磨玻璃样结节组、“部分磨玻璃样”亚实性结节组和实性结节组。通过比较这3组患者的预后,研究人员发现纯磨玻璃样组的患者虽然为浸润性腺癌,但是预后极好,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达100%。这一研究除了再次验证亚实性结节和实性结节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外,还发现两者的预后因子存在明显差异。
陈海泉表示,以往患者出于担心,对诊断为磨玻璃样结节型肺癌一律希望早日手术,以免后患。其实,对其中的“纯磨玻璃样结节型肺癌”应静观其变,对有“长大趋势”纯磨玻璃样结节(如大于1厘米)的再考虑手术。相关研究成果是对不同影像学表现的肺部结节的重新认识,有助于为磨玻璃结节型肺癌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诊治策略。
孙国根 (复旦大学新闻中心 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 200032)
手机 13611807120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