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1型 (F1D)以起病急骤、代谢异常严重、胰酶升高,并缺乏 相关抗体为 特征,属1B型 。妊娠期出现的T1DM 基本上均为F1D,一旦发生即可能出现死胎、孕妇死亡等严重后果。本文报道1例妊娠合并F1D患者,讨论其发病情况、机制及诊断要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改善预后。
患者女,22岁,因“停经32周,烦躁不安、意识模糊3h”于2012年2月3日入院。患者怀孕后曾2次检查未发现血糖升高。2月2日出现口渴、多尿,至县医院检查B超提示死胎,于当日15:00行引产术。术后进食红糖水,患者烦躁不安加重,出现意识模糊,于17:00送入我院急诊,检查随机血糖Hi,拟 性昏迷收入院。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及 史。入院神志模糊,HR 111次/min,BP 116/62mmHg,R 28次/min,T 35℃,全身皮肤干燥,双侧甲状腺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2月3日血生化提示,血肌酐(Scr)162μmol/L(44~133μmol/L);葡萄糖>38.86mmol/L;血钾7.4mmol/L(3.5~5.3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5.0mmol/L(22~29mmol/L)。尿常规提示,葡萄糖(4+),酮体(+);动脉血气pH<6.85(7.35~7.45);二氧化碳
分压20mmHg(40mmHg)。血常规提示,白细胞58.65×109/L(4~10×109/L),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正常。血淀粉酶714U/L(28~110U/L),尿淀粉酶1520U/L(0~1200U/L),C-P 0.06ng/ml(1.10~4.40ng/ml),HbA1c 4.6% (4.1% ~6.1%),GADAb(-)、ICA(+)、IAA(-)。胸片正位示,双肺纹理增多。上腹部CT示,胰腺大小形态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周围脂肪层密度无增高。入院诊断:DKA;暴发性1型 (F1D);死胎引产术后。予小剂量胰岛
素控制血糖、纠正酸碱平衡、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对症处理后第2天患者神志转清,复查尿酮体转阴,复查血淀粉酶421U/L(28~110U/L),一周后血淀粉酶102U/L(28~110U/L)。由于该患者家庭经济一般,予注射预混胰岛素并口服拜糖平调整血糖,但整体血糖波动大,尤其夜间常出现低血糖,目前仍在随访中。
讨 论
T1DM 的主要病因是胰岛β细胞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F1D 是2000年日本学者Imagawa等提出的T1DM 新亚型,该病可发生于妊娠期或刚分娩后,称妊娠相关性暴发性T1DM,妊娠妇女是本病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妊娠后3个月及分娩后2周内发病较多见。
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及妊娠有关。研究表明,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Ⅱ型(HLAⅡ)基因多态性与F1D发病有关,HLA DR-DQ 上某些基因型频率增加可能与该病有一定相关性,DR4-DQ4在该病中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大多数患者在起病前2周内有前驱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提示病毒感染可能与发病有关。一些患者体内可检测到多种病毒抗体,如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疱疹病毒等,说明这些病毒与
此病发生有关。病毒直接感染易感个体的胰岛β细胞,并在细胞内自我复制导致细胞破坏,病毒感染激活固有免疫应答,通过巨噬细胞的作用清除病毒和受感染的胰岛β细胞,其中,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途径可能起重要作用。国外有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感染后发生F1D的报道。Shimizu等对比了妊娠期发生的或妊娠无关的F1D的临床特点后发现,妊娠期发生的F1D由于激素水平及代谢异常严重,导致严重酸中毒及孕期感染增加,与妊娠无关的F1D 患者相比表现出更高的胰酶水平,更低的HbA1c和动脉血pH 值,死胎发生率更高。
F1D起病急骤,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在出现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1周内即发生DKA,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化验血胰淀粉酶、转氨酶升高。国内有报道此病起病时高血糖、DKA和电解质紊乱比经典T1DM 更严重,易合并肝、肾、心脏、横纹肌、胰腺外分泌等多脏器功能损害,表现为肝酶、胰酶(胰淀粉酶、脂肪酶、弹性蛋白酶等)和肌酶等升高,严重时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心跳骤停。本例患者急诊血生化示,BUN 14.68mmol/L,Scr 162μmol/L,血钾7.4mmol/L,考虑与严重DKA 有关。上腹部CT提示,胰腺大小形态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周围脂肪层密度无增高。血淀粉酶714U/L,尿淀粉酶1520U/L,考虑存在胰腺外分泌损害,与淋巴细胞浸润胰腺外分泌组织有关,患者经积极治疗第2天病情好转,复查血淀粉酶421U/L,一周血淀粉酶恢复正常。郑超等研究发现,新诊断F1D患者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可达40%(8/20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身免疫反应至少参与了部分F1D患者的发病。本例患者ICA阳性也提示了患者体内有细胞免疫异常。
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多采用2005年日本 协会的标准:出现糖代谢紊乱症状后迅速(一般1周内)发生DKA;新诊断时血浆葡萄糖≥16.0mmol/L 且HbA1c<8.5%;FC-P<0.1nmol/L(0.3ng/ml)、2hC-P<0.17nmol/L(0.5ng/ml)。符合诊断标准3条即可诊断为F1D。如患者后两点符合但病程超过1周,也应高度怀疑为此病。该患者系孕6月,既往无 史,检查未发现血糖升高,B超提示死胎,行引产术后当天出现意识模糊,急诊查血浆葡萄糖>38.86mmol/L,尿酮体(+),急诊动脉血气pH<6.85,血钾7.4mmol/L,HbA1c 4.6%,FC-P 0.06ng/ml,起病急骤,代谢异常严重,可诊断为F1D。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按照DKA治疗,严密监测血糖、血生化、尿酮体、肝肾功能、胰酶、血清肌酸激酶、心电图等,对于妊娠妇女,若已处于妊娠晚期应及时行剖宫产,若已造成胎死宫内,应及早行引产术。妊娠相关性F1D一旦明确诊断,必须立即开始治疗,否则病情常迅速恶化,患者多在24h内死亡。F1D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能力几乎完全丧失,血糖一般很难控制,对孕妇而言,即使结束妊娠,仍持续T1DM 的状态,胰岛功能难以恢复,需长期胰岛素替代治疗。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