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临床“导航”,莫让基础研究陷入“信号迷宫”

作者:常聪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11-15
导读

就 领域的转化医学,本报有幸采访到了国家“973”计划“2型 的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研究”项目和“863”计划“2型 临床干细胞应用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张辰宇教授,与读者分享专家对该领域研究现状的分析和前景的展望。

关键字: 2型 | 转化型研究

  就 领域的转化医学,本报有幸采访到了国家“973”计划“2型的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研究”项目和“863”计划“2型 临床干细胞应用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张辰宇教授,与读者分享专家对该领域研究现状的分析和前景的展望。

现状:转化型研究的方向不明

  2型 的治疗是目前该领域的难点,比较新的药物是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除胰岛素外,药物研发仍围绕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降低胰岛素抵抗2个方面进行。

   领域的转化型研究,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目前仍处于比较茫然的阶段,主要是方向不明确。研究致病机制中的信号转导通路和其中的关键性酶,或发现一些基因的多态性,似乎未能在临床应用方面带来突破。张教授指出,如果仍陷在这些基础研究中,恐怕难以给临床带来实质性的进展——哈佛大学在上世纪就已发现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中的重要信号分子,也在2型 的免疫机制和慢性炎症作用方面有所研究,但这些研究至今仍未能转化成具体的临床治疗方法。

转化型研究应在临床指导下开展

   领域的转化型研究进展缓慢,主要与临床治疗方向不明有关,有针对肥胖、代谢性疾病治疗的,也有针对胰岛素抵抗治疗的。因此,我们应该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临床问题开展转化型研究。

  基础科学家在研究时往往看到疾病的一个通路或一个方面,而临床医生能够看到一个整体,再根据自己发现的临床问题而寻找合适资质的基础研究者配合研究需要。举例来说,临床发现2型 的治疗难点主要在于患者的异质性,总有部分患者接受一种药物无效,或可能在某阶段治疗有效后在下一阶段又变为无效。

  因此,同时具备临床经验与基础研究素质的张教授提出,对于2型 患者,根据胰岛素抵抗原因(肝脏、骨骼肌原因)进行分型,再依据不同亚型治疗可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目前,他正与一些临床机构合作开展此类研究,探索不同分型的生物标志物。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