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在《本草纲目》、《黄帝内经》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新闻通气会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讲话。
2011年6月1日,在《本草纲目》、《黄帝内经》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新闻通气会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讲话。
新闻界的朋友们:
2011年5月23日至26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IAC)第十次会议上,由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申报的两部中医古籍文献《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顺利通过评审,成功列入《世界记忆名录》(Memory of the World Register)。这是中国中医药典籍进入世界文献遗产保护工程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具有深远意义。我谨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国家档案局和“申忆”项目组专家为此项工作付诸的心血与不懈努力表示感谢!
下面我就有关情况作一介绍。
一、中医药典籍“申忆”的重要意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档案局高度重视中医药典籍申报世界记忆工作。从2007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的中医“申忆”项目组,进行申报的论证工作。经过全国范围的征集和多次专家评审论证,首先筛选出6种中医药古籍文献。以此为基础,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选择《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这两部巨著进行申报,并最终于今年5月申报成功。中医药典籍成功“申忆”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中医药典籍“申忆”成功,代表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广泛认同。中医古籍是古代医家宝贵学术经验与思想的记录,也是中华文化的载体,申忆工程以珍贵中医古籍为立足点,整体提升了对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国际认同。与日前“中医针灸”申遗意义相同,二者的相继成功,从不同的角度显示出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和弘扬了中华文化瑰宝,表明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与尊重,成为全球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中医药典籍成功“申忆”为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提供了交流平台。中医药是世界医学科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不仅具有医学性质和自然科学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和哲学性质及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体现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体现东方文化的底蕴和思维。其理论上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实践中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效果上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相对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等优势和特点,正越来越收到广泛关注和接受。“世界记忆工程”为中医药走向世界、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现代医学相互交流提供了直接有效的平台,为我们向全世界展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供了契机。
第三,中医药典籍“申忆”对于促进中医药古籍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保护人类记忆遗产不再遭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是“世界记忆工程”的主要宗旨。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古籍保护本身的难度和认识上、政策上、资金投入上的不足,我国中医药古籍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存在着保存条件差、研究队伍不足等问题。中医药典籍“申忆”成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中医药古籍保护的认识,制定实施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做好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并加强整理、出版、学习、研究和在临床、科研中的利用推广。
二、关于《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是一部集几千年天然药物使用知识和经验的百科全书式中药学经典。书中详细描述了1892种植物、动物、矿物等类药物的名称、产地、形态、栽培、采集、炮制以及它们的药性和作用。书中首创了科学的药物分类法,提高了生物学分类的准确性。该书是由我国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花费毕生精力,历时27年写成的自然科学巨著。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评价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对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该书的不同版本目前分别被大英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韩国中央图书馆、还有俄罗斯、意大利、丹麦等国家的图书馆收藏。此次申报的《本草纲目》档案文献,为1593年金陵胡承龙刊刻的原始木刻本,也是该书的原始版本,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由李氏家族自己编纂的版本。无论从成书时间、还是从收集、考证和记载的原创医药学理论和知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在国内和国际影响上,它都是极为珍稀、无可比拟的。
而《黄帝内经》则对公元前2世纪以前的医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影响到其后2200多年来中医药学的发展。它把先秦时期中国医药学发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哲学思想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医学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阐发和论述。它所构建的医学理论体系框架和探究人与自然、疾病之间关系的认知方法以及所确立的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养生保健法则,是其后2200多年来中医药及周边各国传统医学起源与发展的基础。它所构建的医疗模式和理论体系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它在人类发展史上为造福百姓大众以及维护人类健康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绝无仅有的。此次申报的《黄帝内经》为公元1339年胡氏古林书堂印刷出版,是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目前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无论是从它的成书年代、学术价值、档案文献的珍贵稀有性、世界影响力,还是从该书2000余年来对维护人类健康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来说,《黄帝内经》都可以说是东亚地区传统医学著作的最杰出代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先后有218种中医古籍文献进入《国家古籍珍贵名录》,3家中医藏书机构被评为“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此外还成立了“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还被初评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中医古籍文献的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工作持续开展,成绩显著。同时,在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经文化部和相关部委积极推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的《中华医藏》编纂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目前已经选取珍贵中医药典籍2800种,兼顾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华各民族的医药代表性著作,并且还将收录从海外回归的珍贵医药典籍,形成我国最大的一部医药学专科丛书。《中华医藏》的编纂和出版必将使中医药典籍进一步得到系统整理、修复和保护。
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从五个方面工作继续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工作。一是要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提高全社会、全行业对中医药古籍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促进中医药古籍的有效保护;三是要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完备的、专业的中医药古籍保护队伍;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与研究学科建设;五是要大力推进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保护办法,全面促进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同时,针对此次申忆的后续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所继续做好相关工作,发掘宝库,弘扬国粹,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使用中医、发展中医。具体包括:
第一、全面组织全国中医行业古籍收藏单位,深入开展省市县或私人收藏中医古籍的普查、调研与定级、定损工作。全面建立中国中医古籍联合书目体系及包含古籍破损、修复、收藏环境与定级等信息的综合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开展海外中医古籍资源普查与调研,加强国内失传典籍的复制与回归。
第二、在全国中医行业开展申报和评审、建立《中医珍贵古籍名录》及《中医珍稀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建立珍贵古籍和档案文献档案,制定保护措施与规范,实现重点保护。
第三、重点扶持与加强中医古籍保护单位与修复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古籍保护与修复能力。培养中医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提高中医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水平。
第四、举办大型中医文化宣传和展览活动,推进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对国际的宣传与交流,扩大中国传统医药代表文献的国际影响,增进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国际竞争力。
总之,在国家档案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继续做好中医药古籍的保护工作以及其他中医药古籍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相关工作。
谢谢大家!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