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定于9月13日在京举办“2024首都国际医学大会的平行论坛——数智医疗与医学人工智能创新论坛”,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赵刚研究员莅临现场,他将在此次论坛上介绍全球科技创新前沿及中国科技发展概况。
导语:作为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定于9月13日在京举办“2024首都国际医学大会的平行论坛——数智医疗与医学人工智能创新论坛”,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赵刚研究员莅临现场,他将在此次论坛上介绍全球科技创新前沿及中国科技发展概况。
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赵刚
01
▼
全球科技前沿发展态势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技术奇点的临近,全球进入了以科技为核心的战略竞争时代,中国加速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自立,而美西方进一步深化了科技对华竞争。在这一背景下,科技创新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也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重塑的重要力量。
人工智能(AI)正引领技术革新,推动产业应用的快速发展,技术奇点的迹象愈发明显。在生成式AI领域,OpenAI和谷歌的产品不断迭代,性能显著提升。具身智能的发展也令人瞩目,谷歌DeepMind、斯坦福大学李飞飞团队、特斯拉等正将先进的语言模型与机器人技术结合,开发能够自主感知、决策和执行的智能系统。此外,类脑计算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证明了AI系统能够展现出类似人脑的特征。
在科研领域,算法的革新正在重塑传统的研究范式,加速了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DeepMind的AlphaFold 3能够以原子级精度预测蛋白质结构,而GNoME则预测出220万种新晶体。卡内基梅隆大学利用GPT-4构建的“Coscientist”系统,在短时间内复现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实验,显示了AI在科研中的潜力。
AI指导化学实验的艺术概念图(图源: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科技治理变得尤为迫切。AI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安全和伦理问题,促使各国加强AI治理,如美国的行政命令、中国的立法倡议、英国的全球峰会以及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包括脑机接口和基因编辑,引发了伦理争议和安全风险,各国通过立法和伦理审查来应对,如英国的《基因技术法案》和中国的《科技伦理审查办法》。此外,量子信息技术对现代密码学构成威胁,美国正积极推动后量子密码学算法的标准制定,以确保网络安全。这些行动体现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抢抓未来科技治理话语权的同时,也在积极构建适应新时代的国际治理体系。
02
▼
我国科技创新突飞猛进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升最快的十年,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至2022年的3万亿元,科研人员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我国科学家的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全球领先,体现了我国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在战略高技术领域,我国在宽带移动通信、航天航空、超级计算、深海技术、北斗导航系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推动了高铁、智能机器人等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同时,积极构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平台,坚持场景驱动,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攻关产品推广应用,为新产品新技术迭代创新提供应用场景,促进了技术合同成交额的大幅增长,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教育领域也逐步实现了现代化,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强国指数显著提升。
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我国与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116项科技合作协议,参与了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牵头发起“深时数字地球”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推动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了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展现了我国在全球科技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力。
尽管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与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和原创性成果不足,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有待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支撑能力还需加强,以避免在关键技术领域被“卡脖子”的风险。
在产业创新方面,我国虽已成为专利申请大国,但高价值和核心专利相对较少,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存在较大逆差。尽管中国在制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医药企业工业研发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领域,中国的教育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与世界顶尖大学相比仍有差距,需要引进更多具有国际一流教育背景的青年人才,以提升国内教育和科研水平。
03
▼
“医工融合”创新驱动发展
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医工融合”已成为推动医疗健康领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该理念强调医疗专业知识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通过跨学科的合作,解决复杂的医疗问题,构建更高效、更精准的医疗服务体系。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诊断系统、远程医疗服务、个性化医疗设备等创新成果将不断突破传统医疗的限制。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操作台(图源:中国机器人网)
以创新药为例,我国经历了“me too”(仿制药)、“me better”(融入创新的仿制药),到如今的“First-in-class”(原研药),在不断向“Best-in-class”(疗效最佳的原研药),在此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此外,在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疗法、中医药现代化、远程医疗(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智慧医疗等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在全球医疗创新版图上正逐步占据更为核心的位置。
深化“医工融合”不仅要求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还需要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此外,紧跟国际创新前沿,通过跨国界的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和资源共享,更好、更快地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的领域,而“医工融合”将为其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无限的可能。在医疗健康与科技创新深入融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伦理、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化挑战。需构建一套完善的伦理审查与法规框架,确保科技创新与医学伦理的和谐共生。需要跨学科的深度交流。此外,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是确保医疗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鼓励“源头创新”,注重创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秉承“科技向善”的理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精准性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未来,随着5G、区块链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数字医疗将引领医疗健康产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04
▼
结语
加强基础研究和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教育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而科技自立自强则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需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支撑。
参考资料
赵刚.全面创新 全链创新 全球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思想解读[Z/OL].2024.[2024-08-04].https://mp.weixin.qq.com/s/qEenBJLxL6rnYTZnGj4V2w.
编辑:且行
二审:梨九
三审:清扬
排版:半夏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