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体系正在结构性调整,病人开始集中在社区卫生中心和农村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
中国医疗体系正在结构性调整,病人开始集中在社区卫生中心和农村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
中国医药与医疗管理咨询业务主管合伙人徐佳博士介绍,未来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结构将会变化:2020年病人主要在基层社区医疗,大医院最少,还有一年了,能实现么?开始笔者我还表示质疑。
国家卫健委2019年全国医疗服务情况的数据和新华社的一篇新闻,我彻底相信了,未来患者主要集中在基层,尤其在社区卫生中心、社区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具体原因在于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以及新医改以来推行的分级诊疗制度得以有效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借助医联体,有效推动优秀医疗资源下沉和患者有序流通。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是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总和的1.59倍。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数据报道,2019年2月份,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6.1亿人次,其中医院2.4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4亿人次,按医院等级分,三级医院1.19亿人次,二级医院0.94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41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是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诊疗人次总和的1.59倍。
北京一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量增幅已连续27个月明显快于二、三级医院。新华社记者从北京市卫健委获悉,自北京2017年4月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以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流的患者累计超过2000万人次。据悉,以七月份,北京的三级医院门急诊量增长4.4%,二级医院增长1.1%,一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长9.3%,实现连续27个月诊疗量增幅明显快于二、三级医院,一、二、三级医疗机构诊疗量变化符合分级诊疗导向。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说,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取得了显着成效,取消了存在60余年的药品加成机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增幅显着。在此基础上,北京于2019年6月15日启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作为深化医改的再出发、再行动。
聚焦互联网 医联体建设,助力分级诊疗,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门诊大厅有一篇锦旗,分立左右两侧的分别是医事服务柜台和药房,天通苑国际养老院工作人员为门诊药房送来了一面锦旗,表扬大家“尊老敬老模范”,通苑的老人很多,在这个大社区里有多家养老机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立后,在发展医联体的过程中,也与这些养老机构紧密联系了起来。在信息管理部的支持下,搭建医院与养老机构的远程信息系统,全科医学科的医师们每周到养老机构中出诊,为老人们看诊、开药、开检查。为了避免老人就医奔波,医师开药后,由养老院工作人员统一至门诊药房领取药品,这在之前是无法相信到的。
以医联体为抓手推动分级诊疗落实促进患者在基层接受治疗。 2015年以来,北京加快构建以医联体为抓手的分级诊疗体系,先后制定了《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6-2017年度重点任务》和《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8-2020年度重点任务》,实施了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分级诊疗就是小病慢病在社区接受治疗,疑难重症再去大医院,从而可以节省宝贵的医疗资源。对老百姓来说更直接的一个实惠,就是基层首诊后,在患者确需转诊的情况下,可以保证转诊到大医院的专家号源。比如,北大医院与社区医院建立了紧密性医联体,同德胜、金融街、什刹海等七个社区医院签约进行双向转诊,本院内每名医生每天都要留一个号给转诊病人。截至2018年5月底,北京已建成58个综合医联体,合作医疗机构528家,覆盖了北京市16个区。
北京如此,整个中国也不例外。2017年4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
其中要求:2017年6月底前,各省(区、市)都要明确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本地区医联体建设的目标及时间进度;10月底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要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
到2020年,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19〕28号),要求:
2019年11月底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完成制定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引导医疗联合体特别是县域医疗共同体(简称“医共体”)有序发展,鼓励包括社会办医疗机构在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平等参与和适度竞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总之,国家制定包括医联体、家庭医生等方法,强基层,引导人民群众到基层就诊,逐步建立全国统一有效的信用监管体系,加大信息化智能控费力度,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共同为人民群众创造更放心到基层看病的医疗服务的条件,缓解看病难的难题,指日可待,我们拭目以待。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