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查房,一位住院患者的老伴和孩子们来看望她。聊天中他们的一个孩子突然说:“大夫,我爸昨天到今天觉得浑身没劲,他也有 ,您也给看看吧?”(画外音:为住院患者家属看病也是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这话谁说的?呵呵,是现在的我说的!倘若当时把他放走,我就摊上大事了!!!)
早上查房,一位住院患者的老伴和孩子们来看望她。聊天中他们的一个孩子突然说:“大夫,我爸昨天到今天觉得浑身没劲,他也有 ,您也给看看吧?”(画外音:为住院患者家属看病也是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这话谁说的?呵呵,是现在的我说的!倘若当时把他放走,我就摊上大事了!!!)
病史:男性,76岁, 史10年,口服格列齐特,平时偶尔测血糖在8-15mmol/L。有肢体末梢麻木症状4年。高血压病2年,口服替米沙坦,不监测血压。近2-3年老人出现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右手不自主抖动。2年前做过彩超提示左颈部血管有斑块,口服阿司匹林每日50mg治疗。昨日开始老人感觉四肢乏力,伴口干、尿频、纳差。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史10余年,近3年有活动后气紧症状,近期无加重。有长期吸烟史,每日3-4包烟。
查体:右上肢血压140/80mmHg,左上肢血压110/70mmHg,伸舌居中,双肺偶尔闻及干鸣音,心率90次/分,律齐,腹部(-),四肢肌力在4+级,双侧病理征未引出。
初步看来老人乏力的准确病因不好确定,但血糖控制不佳引起乏力的可能性比较大。测测血糖,调整调整降糖药不就得了呗?但详究起来有些问题是该要考虑处理的:比如双侧血压不对称问题,比如 慢性并发症排查问题,比如阿司匹林剂量不足问题,比如行动迟缓加右手不自主抖动问题。
“大夫,干脆让我爸也住院得了,住我妈旁边,反正病床也空着,就当陪我妈了。顺便您帮他调理调理。”
“……”(画外音:虽然不违背住院标准,但家属这理由实在……)
为老人办理了住院手续,做了住院常规。测了体温:37.5℃。怎么还有点发热呢?虽然不是很高,但哪里来的致热源?
安顿好了患者,坐在办公桌前下医嘱,脑子里回忆着病人的情况。
除了基础 和高血压病,目前主要症状是乏力,鉴别诊断考虑如下:
1、高血糖所致: 史长,平时用药规律但监测不到位,血糖控制不达标,近期出现口干、乏力,这个可能性最大。鉴别也最简单,测个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就OK了。
2、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合并电解质紊乱最容易出现乏力、纳差症状,要考虑到。不过这引起电解质紊乱的原因实在问不出来。不过没关系,只要抽血查个电解质一目了然,具体原因那是下一步要考虑的。
3、脑血管病:有 史,有高血压史,有颈动脉斑块史,又有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右手不自主抖动,再加上双侧血压不对称,这个恐怕逃不掉。虽然目前定位体征不明显,但作为高危因素也是要考虑进去的。做个头颅影像学检查就可以明确,不管新的旧的,风险总要告知。
4、感染:老年人对炎症反应差,对发热耐受性也差,入院发现有低热体征,不除外存在感染发热引起老人乏力、纳差可能。况且还有慢阻肺病史,虽然是夏季。呵呵,若真这样就不是乏力待查的鉴别,而是发热待查的鉴别了。
5、其他,特别是内分泌系统疾患(画外音:主任教导我们,在让病人转他科就诊前一定要除外本科疾患,别让病人在别的科室确诊是内分泌专业疾病,这样有点丢人耶)。好吧,内分泌系统疾患诸如甲亢、甲减、皮质功能减退等等都可以引起乏力症状。不过偷偷说一句,这些个疾患都不急,好像也不是一天的病程能解释的。不过没关系,顺带查了呗。
不管怎样,已经收住院了,就一步一步查吧。可不知道是哪根神经异常活跃,越来越觉得不安,总感觉哪里没有顾及到。不想等到第二天的常规抽血送检,当即开出了医院能做的急诊检查项目。(画外音:是哪位大咖说过,做医生,直感很重要。直感!直感!我得感谢一下。)
很快,结果出来了,让我大跌眼镜。
随机血糖11.8mmol/L,HbA1C6.9%;血白细胞13.83×109/L,中性粒细胞75.4%;乳酸脱氢酶1464U/L,肌酸激酶776U/L,肌酸激酶同工酶64%,肌钙蛋白18.5ng/ml;血钾3.8mmol/L,血钠137mmol/L,血氯98mmol/L;尿素4.2mmol/L,肌酐70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6mmol/L;尿蛋白+++,尿酮体-,尿糖++;胸片(-);头颅CT提示多发脑梗死,建议进一步头颅核磁检查。还多个心眼做了十八导联心电图:普遍导联存在T波低平,但无ST段改变。
好吧,至少目前能除外高血糖和电解质紊乱引起乏力可能,而且也没有 急性并发症存在,尿蛋白阳性估计是有 肾病,目前肾功能正常,也不急。
血象高是有感染还是应激?好像和内分泌专业没有什么关系。
心脏,心脏,所有指标都指向心脏,是急性心肌梗死?为什么没有丝毫心脏不适症状?(画外音:人家可是来探望老伴的,住院是“顺便”!)
心电图也不典型?是传说中的无痛性心梗?请了心内科急会诊,考虑冠心病不除外(画外音:搞内分泌的都知道,粘了 的边就不能忘了冠心病这根弦),但目前诊断心肌梗死依据不足,也不除外急性脑梗死引起酶学改变可能。建议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治疗,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指标变化。
我不是心脏专业医生,虽然也知道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升高不仅仅出现在心肌梗死中,但仍固执的认为引起这么异常的酶学指标,心脏脱不了干系。于是,提高护理级别,重症监护,吸氧,卧床休息,扩冠,抗凝,降低心肌耗氧,通知病重……细节不赘述了,大家都是行家。
家属接受了病情,可患者不知情,对身上的各种导线、电极、管路那叫一个排斥。“大夫,我没事,好着呢,哪都不难受,就是没劲,看完老伴我就回去了!”
接下来的两天相安无事。老人除了被仪器绑在床上不能下地自由活动,其他都还OK。每天在家人陪伴下也是乐呵呵的,吃饭、睡觉都不误。入院后连续两天的电解质均正常,D二聚体不高,多次心电图检查没有演变,没有抗炎治疗,血象也恢复接近正常。其他指标呢,您往这边看:
第三天查房,老人终于忍不住了。“大夫,您看我这不是好多了吗,指标也好了,我也没有什么不舒服,我现在也有劲了,是不是可以把这些东西(监护、吸氧、持续微量泵)拿掉了,我不出院,就想下地活动活动。”
看着老人和善而期盼的眼神,我有点动心了。虽然指标没有完全恢复,但确实好多了,心电图也没有变化,老人症状也没有加重倾向,是不是可以……
直感,还是直感,不知道哪里不对劲,就是不想撤掉这些个属于重症患者的监护治疗措施。良心发誓,绝没有过度治疗的意思。(画外音:前辈教导,有时候我们真的一时无法确定问题症结所在,但客观检查指标不会骗人,越是与症状和体征不吻合的严重指标越要重视,动态观察病情很重要。)
于是耐心的劝说老人,把第三天坚持下来,“如果没有问题,明天帮您撤掉这些,咱外出进一步做点检查。”
第三天傍晚,刚刚吃完晚饭的我突然接到值班医生的电话:老人晚上在出现一过性头痛后突然意识丧失,大汗,小便失禁,无抽搐,血压测不到,呼吸20次/分,心率75-88次/分,律齐,氧饱和度88-89%。约5分钟后意识恢复,氧饱和度98-100%,血压仍测不到。已给予升压、扩容等抢救措施。已联系心内、呼吸、神内值班医生会诊,综合会诊意见:心内考虑冠心病不除外,但酶学这么高,心电图却没有变化,也没有心脏不适症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依据不够。出现意识障碍、休克,但监护没有发现恶性心律失常,不好用心源性休克解释;神内考虑不除外急性脑血管病,但这样子也不能外出检查了;呼吸科不考虑肺栓塞,因为没有明显低氧血症,但考虑不除外感染性休克,建议加强抗炎治疗。是因为入院时的低热和血象高吗?
突发休克,除了入院稍高的体温和血象,没有感染相关系统症状体征,病情一度好转后突然加重,感染性休克从何而来?没有神经系统定位症状体征,脑血管意外靠谱吗?(画外音:人这一辈子总会遇上几个不靠谱的菜鸟医生,但我们需要给他们成长和进步的空间,假以时日,他们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专家也都曾经是菜鸟。不过这一次,还是我来把把关好了。)
感觉会诊意见有点问题,急忙赶往医院。
患者意识已经恢复,经过治疗,血压80/60mmHg,心率90次/分。再次拿来心电图细细比较,发现意识障碍后复查的那一份V6-V9导联ST段有抬高趋势,V1-3导联ST段有下移趋势,原来低平的T波出现直立。(画外音:主任教导我们,不要只看到直立的T波倒置觉得是问题,原本倒置的T波直立问题更大!心电图演变比改变更重要!主任又救了我一回。)
再次复查:乳酸脱氢酶2045U/L,肌酸激酶455U/L,肌酸激酶同工酶37%,肌钙蛋白20.54ng/ml,已经好转的心肌酶学指标再次升高。再次联系心内科二线值班医生会诊,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诊断成立,即刻调整治疗方案。
接下来,患者一般情况逐渐好转,虽仍以升压药物维持,但病情还算平稳,尿量也正常。连续多次复查的心电图又回到了入院时的图形。情况似乎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心肌酶经过高峰后也在回落。
第六天早上查房,“全副武装”的老人笑着对我说,“不好意思大夫,又给您添麻烦了,吓到你了吧?没事,我现在挺好的,没哪里不舒服,明天您帮我把这些个管啊线啊什么的都下了吧,我恢复的挺好的。”说着说着,老人突然一阵咳嗽,心率由80多次直线上升到了120,赶紧量血压,80/40mmHg。紧急床旁心电图:II、III、AVF、V3R-V5R、V6-9ST段抬高0.2-0.3mv,考虑急性下壁、右室、正后壁心肌梗死。回头再看已经停止了咳嗽的老人,正和老伴聊天,谈中午吃什么。
My God!这是什么知觉啊!心脏都这样了还没有症状,还在聊吃什么,还准备出院回家。整个颠覆了我对休克的印象。好像没有什么可犹豫和妥协的了,向子女解释病情后,决定再努力一把,急转心内科,介入治疗。
剧情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患者最终没有能和老伴一起出院回家共度晚年。当天的冠脉造影提示右冠开口100%闭塞,回旋支中段100%闭塞,前降支近中段85-90%左右节段性狭窄,虽导丝通过右冠血流有所恢复,但最终仍没有留住患者的生命。
后记
作为内分泌专业医生,我们都知道: 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 患者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比没有 的患者治疗起来更棘手。弥漫的多支病变、症状的不典型、疼痛感知阈低等特点屡屡让已经万分小心的我们掉进坑里。工作这么多年,依然没有找到什么特别有效的方法可以避开深坑,不过还是有一些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1、不要被患方的不在意带到沟里。会主动到医院就医甚至要求住院的一定有客观存在的原因,绝不是“没什么不舒服,就是想调理调理”这么简单。
2、主观症状可以掺假,客观体征和检查结果不会说谎。患者的认知不同,对不适感觉的耐受不同,都会导致对疾病症状表述的不同。但医生客观的查体和检查数据、影像不会骗人。当二者不吻合时要多个心眼。
3、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典型,不要被正常的数据迷惑。大家可能都见过无感知低血糖,也听说过心率不快的心衰,更熟悉无痛性心梗,那么这个患者休克时心率不快也不足为奇了。不过,我总觉得这些不能简单的用不典型来解释,可能某种程度讲是更严重的表现。所以,当一些正常的数据或者现象出现在重症患者身上时,更该引起重视。比如没有发热的肺炎,比如血象不高的感染,还有重症患者原有高血糖或者高血压突然减轻,不需药物治疗。
4、会诊意见有时只能参考,不能跟风。且不说会诊医生的资质水平如何,单就病情观察这一项而言,会诊医生就差主管医生一大截子。有些疾病可能一眼就能辨明真相,但有的恐怕是要通过数天的观察变化才能客观判断的。不过没有关系,医院的三级医师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可不是摆设,认真执行核心制度,就能最大程度为患者提供客观、全面、准确的病情判断。
5、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时候不妨先做点简单的检查,比如生命体征、心电图、三大常规,比如血糖、离子、肌酶、血气,再进一步可以胸片、腹部超声。这些都是体检的常规了,对于就诊的患者做做这些不为过。往往可以从这些结果中发现蛛丝马迹,再顺藤摸瓜就容易多了。
6、直感!好吧,我又说到这个了。其实我不太相信直感是天生的,天生的那不是直感,是异能。直感是靠多年的经验、扎实的基础、认真的问诊和查体培养起来的。而这种直感也最容易在病患多、工作忙、身心疲惫时悄悄溜走。前辈曾说过,经验都是教训换来的。没有谁能保证自己永不犯错,但我们可以做到不犯自己和别人曾经犯过的错。而且我们不断努力从以往的错误中总结经验,尽可能减少新错误的发生。毕竟,无论对谁而言,生命都只有一次。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