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图解中国 患病情况的变迁

作者:讲者: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 杨文英 周毅越整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12-19
导读

在过去30年中, 患病率在我国增长迅速。杨文英教授2010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2010,362(12): 1090]的研究显示,我国 患病率为9.7%, 前期患病率为15%;按2006年中国的标化人口数量,可计算出中国有 患者9240万例,有 前期患者1.48亿。

全科医学周刊20121211

  在过去30年中, 患病率在我国增长迅速。杨文英教授2010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2010,362(12): 1090]的研究显示,我国 患病率为9.7%, 前期患病率为15%;按2006年中国的标化人口数量,可计算出中国有 患者9240万例,有 前期患者1.48亿。那么,我国的 患病有何特点?患病率是如何变迁的?杨教授通过解析多个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深入分析了以上问题。国际知名的 流行病学家彼得·贝内(Peter Bennett)教授讲解了对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意义。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与西方研究结果类似,我国 患病率(图1)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这表明年龄仍是 患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尤其是在中年男性中

  由图2可知,我国 的患病率显著增高,特别是在中年人群中。因此,我国 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这点在许多经济迅速增长的亚洲国家中都可观察到。而从图1 a中还可观察到,中年男性 的增长速率显著高于中年女性,这表明中年男性的 患病构成了该年龄段 患者中非常突出的部分;图1 b显示,轻微高血糖状态的性别差异没有在 中表现得那么明显,说明女性的 前期患病情况并未显著低于男性。

   未诊断率仍较高

  我国 的未诊断率较十余年前已有所下降(图3),但与西方国家相比(美国约为30%,其他西方国家都不足50%)目前仍较高,说明我国还应加强 的宣教和高危人群的筛查,以有效降低该病的未诊断率。

   或 前期患者的高血糖类型与西方不同

  如图4所示,我国的新诊断 以单纯糖负荷后高血糖(IPH)为主,男性和女性IPH者分别占所有男性或女性 患者的44%和50%;而西方则以单纯空腹血糖升高(IFH)为主,约占所有 的35%~40%。这说明若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会漏诊近一半的新诊断 。同理,若以空腹血糖(FPG)6.1 mmol/L为切点, 如图5所示,我国 前期患者以单纯糖耐量异常(i-IGT)为主,高达71%。这表明若不采用OGTT,会漏诊超过70%的 前期患者。总之,OGTT对我国人群非常重要。

  不胖者的 患病率很高

  西方国家的 患者多较肥胖,与之相比,我国 患者的平均体质指数(BMI)仅约25 kg/m2。从图6可发现,我国BMI>25 kg/m2的人群 患病率确实很高;但BMI在18.6~24.9 kg/m2间的人群虽并不算胖,但其 患病率(7.6%)已高于2011年国际 联盟(IDF)公布的全球平均 患病率(7%)。故中国人即使不肥胖也易得 。

  家族史与BMI和新诊断 的关系

  研究显示,对于 家族史仅局限于父母中而尚未发生于同胞中的人群,在体型较瘦(BMI<23 kg/m2)者中,新诊断 者的家族史阳性率与正常糖耐量(NGT)者相似;但若BMI>23 kg/m2,新诊断 者的家族史阳性率则显著高于NGT者。然而,对于 家族史在同胞中也存在的人群,不论新诊断 者是胖还是瘦,其家族史阳性率均显著高于NGT者。这表明在同胞中有 家族史或许比仅在父母中有 家族史对该病的发生影响更大,此方面还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现场连线

  美国国家 、消化系统疾病和肾病研究所名誉科学家Peter Bennett教授: 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对 的防治有很重要的价值,不但可确定诊断标准,还可确立危险因素。例如,对患病率的调查有强的实用性,① 通过此类研究可获得 的地区分布情况,描绘出 地图,以量化各地区的 负担情况;② 通过横断面研究可找出 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③ 此类研究可为长期随访提供基线数据。而与 相关的队列研究也有重要贡献,① 可描述一个地区人群的 临床特征;② 有助于找出 的危险因素;③ 有利于探索 的病理生理学机制;④ 便于分析 并发症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

  最后,希望通过我与同事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对美国皮马(Pima)地区印第安人开展的随访成果激励中国医生开展相应研究。我们的部分成果如下。

  ·确立了 的诊断标准,目前其已成为国际标准;

  ·发现肥胖是2型 的一个RF;

  ·了解到肥胖和遗传易感性这两个 RF间存在相互作用;

  ·证明胰岛素抵抗是2型 的重要特征;

  ·描述了儿童和青少年 的临床特征;

  ·发现子宫内异常环境造成胎儿产后肥胖及 。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