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外科

田伟:非融合术是时代产物,最终还需时代验证

作者:Jane整理 来源: 日期:2012-12-19
导读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是Smith-Robinson及Cloward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而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CADR)初次尝试是Reitz等开始于1964年;ACDF+钢板固定(ACDFP)于1967年由Bohler首次开展。然而,ACDFP在上世纪90年开始普及;而CADR直到2000年仿生设计的发展才重新开始进入临床应用。

  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田伟教授就“从临床效果来审视颈椎融合术与非融合术”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该评论发表在2012年6月《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是Smith-Robinson及Cloward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而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CADR)初次尝试是Reitz等开始于1964年;ACDF+钢板固定(ACDFP)于1967年由Bohler首次开展。然而,ACDFP在上世纪90年开始普及;而CADR直到2000年仿生设计的发展才重新开始进入临床应用。

  CADR一大优势是手术节段的生物力学环境可得到保持,患者颈部感觉良好;而ACDF(P)术后颈部僵硬;另一个优势是减少邻椎病的发生,但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适应证选择不当;2手术操作不当;3邻近节段退变与自然病程有关。针对前两种原因,田伟教授建议,根据2011年卫生部颁发的《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标准》可避免发生;后一种情况需要考虑术前邻近节段退变的程度及患者年龄。

  CADR异位骨化(HO)发生率差异也较大。田伟教授分析指出,所谓HO不过是术前已经存在的退变的前外侧骨赘(ALO),随诊时一部分就是自然进程,和CADR无关;另一部分是由于CADR活动应力不同于术前椎间盘状态,促进ALO加重。

  目前有三种假体获得FDA批准,这些人工椎间盘的运动学设计各不相同(球窝式、球槽式和可活动旋转轴心型),未来还会有更接近自然的仿生型的人工椎间盘问世。田教授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最终还是可以明确说清ACDF(P)和CADR的优劣。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