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CDS2015】田浩明教授: 合并心血管病,注重危险因素控制与优化治疗

作者:cmt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5-12-11
导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朱建华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卢新政教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宁夫教授讨论了 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优化治疗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浩明教授在接受《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采访时,也从内分泌科专家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字: | 心血管病 | 优化治疗

11日10:30-12:00,在与心血管疾病专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朱建华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卢新政教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宁夫教授讨论了 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优化治疗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浩明教授在接受《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采访时,也从内分泌科专家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QQ20151209-2.png

田教授指出, 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临床上70%的 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60%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高血糖。越来越多的 和心脏病专家已经认识到, 、特别是2型 就是一种血管疾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心脑血管并发症, 本身的危害并不严重。

的并发症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括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外周动脉疾病;微血管病变包括肾脏病变、眼底病变和神经并病变。 血管病变是 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纯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差,其冠脉病变往往为多支血管、多节段病变,同时由于常常合并心脏微血管病变,患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传导阻滞。 合并脑血管病的患者病变也更弥漫、更严重。

对于 大血管病变的预防,需要全面评估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并进行适当的抗血小板治疗。 大血管病变的本质是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显示 大血管病变很难从短期强化降糖中获益,而降脂治疗(主要是他汀类药物)是防治、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最有效的手段,因而降脂治疗在 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中应排在首位。在降脂目标上,目前认为“低一些,好一些”。

高血压是 的常见病变或伴发病之一,约占 患者的30%~50%。 与高血压并存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增加 患者死亡率。目前认为 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可与普通高血压人群相似,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控制在80~85 mmHg。大型临床试验ACCORD研究提示,强化降压(收缩压降至120 mmHg)并不能使患者更多获益。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影响临床预后。英国前瞻性 研究(UKPDS)提示,早期严格血糖控制对远期降低大血管病变非常重要;但还没有足够证据表明,更加严格的血糖控制[如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可使所有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有更进一步的心血管获益。降糖目标应注重个体化,对于没有基础疾病或并发症、病程较短或预期寿命较长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使之接近正常,例如HbA1c<7%,如果没有低血糖风险可以将HbA1c控制在6.5%以下;但对于老年或预期寿命较短、伴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为了避免低血糖的风险,降糖目标可适当放宽,HbA1c可控制在7.5%~8%。在降糖药物选择方面,合并心血管疾病的 患者应选择更加安全、不容易引发低血糖的药物,例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需要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可选择长效基础胰岛素。此外还可以选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合并冠心病或卒中的 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对高血糖的耐受性大于对低血糖的耐受,应注意在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时间点(比如空腹、餐前、睡前)加强血糖监测。

此外, 患者的高凝状态是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包括卒中、心肌梗死在内的心脑血管事件。目前临床证据支持阿司匹林用于 人群心血管病变的二级预防,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警惕胃肠道出血等副作用。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可选择氯吡格雷作为替代。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专题:2015CDS中华医学会 学分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会议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