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心动五十年——中国心脏起搏50周年纪念

作者:张永燊 整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11-22
导读

         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以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心力衰竭论坛(CHFS 2012)暨中国心脏起搏五十年庆典”于2012年11月15~18日在上海世茂佘山艾美酒店召开。多位专家作了精彩演讲,并回忆了我国心脏起搏50年来走过的历程。

关键字:  起搏器 | 起搏治疗 




心动五十年——中国心脏起搏50周年纪念

我国起搏治疗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胡根娣(中)到现场参加活动
 

心动五十年——中国心脏起搏50周年纪念

陈灏珠院士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兴鹏教授为我国心脏起搏奠基人之一颜和昌教授铜像揭幕

心动五十年——中国心脏起搏50周年纪念

王擎教授(左)、刘少稳教授(中)、杨延宗教授(右)祝酒

  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以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心力衰竭论坛(CHFS 2012)暨中国心脏起搏五十年庆典”于2012年11月15~18日在上海世茂佘山艾美酒店召开。多位专家作了精彩演讲,并回忆了我国心脏起搏50年来走过的历程。

  艰苦的探索之路

  1960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霍銮锵、方作平和内科颜和昌、刘忠豫等医师在进行心脏除颤器的动物研究时发现,有些动物室颤经电除颤后,未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而发生了心脏停搏。他们认识到,心脏起搏是心脏直视手术后引起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同时也是治疗其他心动过缓疾病的最有效方法,由此萌发了研发起搏器的念头。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十余次动物实验,他们终于在1962年10月研发出适合用于临床的心电起搏器,并且于当月应用于一名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的患者。该患者置入起搏器后,心脏起搏成功,脉搏和血压恢复正常,并且在手术结束时已恢复自主呼吸,但是终因脑缺氧时间过长而没有恢复意识,于术后6小时死亡。尽管患者死亡,但是置入起搏器后心脏成功起搏,并能引起有效的心脏机械活动,因而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例起搏治疗。

  1963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再次应用自行研制的心脏起搏器,成功抢救了一例窦房结功能衰竭的反复阿-斯综合征发作患者,延长患者的生命达12年之久,这是国内第一例应用起搏器抢救成功的患者。此后,起搏器、电极导线及起搏器能源不断修改和更新,推广至多家医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一提的是,1971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一名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女性患者置入起搏器,今年已经是她安置起搏器后41年,是目前我国起搏治疗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

  在老一辈专家的不懈努力下,我国起搏器临床应用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然而,由于受物资匮乏、科技落后和时代背景的影响,起搏器的性能仍不十分稳定,经常出现电极接头处因密封不严而腐蚀、起搏器内容物外渗及电池提前耗竭等问题而使起搏器故障,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1962年我国第一个起搏器的研发到1980年应用从美国进口的起搏器,这段时期见证了中国起搏治疗极其艰辛的一段历程。

  蓬勃发展时期

  从1980年美国慈善机构赠送Edwards起搏器开始,进口起搏器陆续进入中国,推动我国心脏起搏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当时,起搏器置入技术明显提高,并发症减少,置入例数也逐渐增多。另一方面,能以多种方式起搏的双腔起搏器已经面世。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方正教授等和解放军总医院朱中林教授等于1983年开始置入双腔DDD(房室全能型)起搏器。1985年王方正教授等报告了208例埋藏式起搏器的临床经验。

  1986年起,国内开始置入频率适应性(DDDR)起搏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任自文教授报告了14例DDDR起搏器的临床应用经验。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应用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起搏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等以及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汪康平教授等于1997年分别报告了自动夺获功能起搏器的临床应用经验。王方正教授等和郭继鸿教授等在1998年率先报告了三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王方正教授等还率先在国内成功置入四腔起搏器。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具有抗心动过缓起搏、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转复、高能量除颤及信息储存等多项功能。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蒋文平教授等于1991年经开胸手术置入了国内第一台ICD。1994年深圳孙逸仙心血管病医院衣为民教授等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童步高教授等率先经静脉置入第三代ICD。2001年安贞医院柳弘教授等报告了双腔ICD的临床应用情况。2002年华伟教授和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教授等开始安装三腔ICD。

  前路,曲折而光明

  从进口起搏器至今,中国心脏起搏治疗已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进口起搏器对我国自主研发起搏器却有某种程度的阻碍作用。目前,我国起搏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起搏器,自主研发产品欠缺,这或许是我国起搏50年的遗憾,但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在本次论坛上,专家对我国起搏50年走过的路程予以高度赞扬和肯定,正是基于过去50年所取得的成就,他们对我国起搏治疗的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他们也希望,未来中国自主研发起搏器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心动五十年——中国心脏起搏50周年纪念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