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注射用盐酸尼非卡兰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相关专家组 来源: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 日期:2015-11-03
导读

          心脏性猝死(SCD)是院外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60%以上[1]。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发生率约为40/10万至90/10万,美国每年约有30~45万人死于SCD[1]。基于国内一项对四个地区的SCD的流行病学统计报道,我国SCD的发病率约为41.6/10万,据此估算,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SCD[2]。

注射用盐酸尼非卡兰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一、背景

  心脏性猝死(SCD)是院外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60%以上[1]。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发生率约为40/10万至90/10万,美国每年约有30~45万人死于SCD[1]。基于国内一项对四个地区的SCD的流行病学统计报道,我国SCD的发病率约为41.6/10万,据此估算,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SCD[2]。

  大多数SCD是由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所致[1]。因此,临床上有效终止室速、室颤是预防SCD的基本策略。目前临床仅有胺碘酮注射剂,缺乏更多的药物选择。注射用盐酸尼非卡兰是一种新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最早于1999年在日本上市,已有十余年的广泛临床使用经验,批准用于“其他药物无效或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危及生命的室速、室颤” [3]。2014年该药在我国获得批准上市,适应证与日本相同[4],尚缺乏尼非卡兰的临床使用经验。因此,为使临床医师更充分了解和合理使用尼非卡兰,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特邀国内心血管病该领域专家,讨论并编写了《注射用盐酸尼非卡兰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尼非卡兰的药理特点

  1.电生理特点

  尼非卡兰是一种单纯的钾离子通道阻滞剂,能阻断除缓慢延迟整流钾电流(IKs)以外的几乎所有心肌细胞钾离子通道,不同于维纳卡兰,其主要阻断心房Ikur。尼非卡兰对钾离子通道的阻滞效应呈浓度依赖性,低浓度(3μM)时,仅阻滞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r);较高浓度(10μM)时,可阻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I)。因此,一般认为尼非卡兰的钾离子通道阻滞作用以阻断Ikr为主[5]。

  尼非卡兰通过主要阻断IKr,延长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的延长,发挥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其对各种折返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5]。

  尼非卡兰不阻断钠离子通道,对心肌细胞除极和传导速度几乎没有影响;也不阻断钙离子通道和β肾上腺素受体,不存在负性变力作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但由于心室壁各心肌细胞IKr的不均一性,尼非卡兰可能会导致各心室壁细胞复极程度不一致,在QT间期延长的基础上造成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加,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这是尼非卡兰最主要的不良反应[5]。

  2. 药代动力学特点

  尼非卡兰单次静脉给药结束后,血浆中尼非卡兰浓度即刻达到最大值,血浆中药物浓度与给药量呈正比;维持静脉注射后2-4小时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维持静脉注射无蓄积作用[5]。

  尼非卡兰起效迅速,单次负荷剂量给药,QT间期延长作用在给药结束后2.5分钟内达到最大值;停药后15-30分钟,对QT间期的延长作用基本消失[6] [7]。

  尼非卡兰消除半衰期约为1.15~1.53小时,药物清除率(CL)为0.78~0.85 L/hr/kg,分布容积(Vc)为0.14L/kg,血清蛋白结合率为86.4-94.6%[3] [5]。

  尼非卡兰的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主要的代谢酶为CYP3A4、2D6、1A1,目前已有的研究报道中,尚未有代谢酶多态性对该药物代谢影响的报道,因此,在用药中,基本不会由于代谢多态性导致用药剂量差异。主要代谢产物为葡糖醛酸结合体,无药理活性;其主要活性代谢产物M2活性与原药相当,但其浓度仅约为原药的1/15,因此认为尼非卡兰主要以原型药物发挥药理作用[5]。

  尼非卡兰及其代谢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24小时的原形药物及代谢物在尿中排泄率合计为给药量的46.9-55.5%[3][5]。

  三、临床证据

  尼非卡兰1999年在日本上市后,开展了两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第一项:为证明其作为治疗“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急救药物的疗效,在29家中心,纳入了191例患者开展了“上市后研究”;第二项:为进一步评价其临床实际使用情况下的疗效和安全性,在301家中心,纳入了1399例患者开展了“应用调查研究”。上述两项研究中,绝大多数患者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心功能低下。通过上述两项多中心上市后临床研究,尼非卡兰的临床获益-风险,得到了充分验证,并在2010年通过日本上市后再审查,适应证仍为“其他药物无效或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3] [5] [8]。

  1. 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1)1399例的“应用调查研究”中纳入145例持续性室速患者,在191例的“上市后研究”中纳入53例持续性室速发作患者,观察在未使用直流电复律情况下,应用尼非卡兰单次负荷剂量终止室速发作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尼非卡兰可有效终止室速[8][9][10]。

 

研究出处

病例类型

病例数

主要结果

应用调查研究[8][9]

前期未使用电复律,直接使用尼非卡兰终止室速

145

转复率64.8%(94/145)

其中:

应用尼非卡兰前未使用其他药物的,转复率69.2%(18/26);

应用尼非卡兰前应用其他药物无效的,转复率63.9%(76/119)

上市后研究[8][10]

前期未使用电复律,直接使用尼非卡兰终止室速

53

给药后15分钟内转复率52.8%(27/53)

  两项研究结果均显示,无论患者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以及器质性心脏病的类型(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病等),尼非卡兰均有效,疗效无明显差异。

  2)国内“验证性临床试验”研究中,纳入25例患者,用于评价注射用盐酸尼非卡兰对顽固性、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转复及预防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尼非卡兰可有效终止室速,并在给药期间防止复发,结果与国外研究相近[11][28] [29] [30]。

 

病例类型

病例数

给药剂量

主要结果

前期未使用电复律,直接使用尼非卡兰终止并预防室速

25

负荷剂量:0.3~0.5mg/kg

维持剂量:0.4~0.8mg/kg(维持1~12小时)

给药后可终止室速发作,且用药期间不再复发,有效率68%(17/25)

其中:48%(12/25)的患者在给药后20分钟内终止室速

  25例应用尼非卡兰的病例中,17例在用药期间成功转复,且用药期间不再复发,其中12例患者在给药后20分钟内转复。

  25例应用尼非卡兰的病例中,5例为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性室速,该5例全部有效,且均在较短时间内转复(其中4例在给药后5分钟内,1例在给药后60分钟内);20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有效率60%(12/20)。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无论患者是否合并基础心脏疾病,尼非卡兰均可有效终止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并防止其复发,尤其对于特发性室速,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

  研究中出现2例TdP,通过直流电复律后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TdP中,1例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持续低钾,另1例为顽固性室速,用药前曾大剂量应用胺碘酮,随后使用利多卡因,但换用尼非卡兰未减量使用。该2例TdP提示,用药中需要注意避免低血钾,注意监控QT间期,对于在短时间内使用过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需要注意酌情降低尼非卡兰的用量。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