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汶川地震2年及3年后灾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变化情况。研究指出,震后灾区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及抑郁症状在时隔1年后有所下降.灾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性别、年龄、震后被转移至安全地点的时间、家人伤亡程度、是否目睹垮塌、绝望感等的影响。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05期《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上。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汶川地震2年及3年后灾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变化情况。研究指出,震后灾区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及抑郁症状在时隔1年后有所下降.灾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性别、年龄、震后被转移至安全地点的时间、家人伤亡程度、是否目睹垮塌、绝望感等的影响。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05期《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上。
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应激量表儿童版( CRIES-13)、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分别于震后2年及3年调查了同一批来自于彭州灾区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震后3年CRIES-13及DSRSC 量表总分比震后2年均有所降低(z=-8.772,P=0.00;2=-2.870,P=0.00).震后3年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性别(OR =1.069,P=0.00)、家人伤亡程度(OR=1.141,P=0.02)、震后安全时间(OR =1.416,P=0.03)、是否目睹垮塌(OR=1.014,P=0.01).震后3年与抑郁症状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性别(OR=1.367,P=0.00)、年龄(OR=1.035,P=0.04)、绝望感(OR =2.490,P=0.01)。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