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金宝搏

Nat Commun :疼痛或可实现个体化治疗

作者: 来源:Nat Commun 日期:2012-11-19
导读

         一项关于红斑性肢痛病分子学病因的研究促使耶鲁大学的研究者新开发出了一种疼痛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同时据此他们还可以预测在慢性疼痛患者中,哪些对治疗的反应性较好。Waxman表示:“该项研究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目标,即疼痛的个体化、基因指导药物治疗并不是不切实际的。

  一项关于红斑性肢痛病分子学病因的研究促使耶鲁大学的研究者新开发出了一种疼痛个体化治疗策略,同时据此他们还可以预测在慢性疼痛患者中,哪些对治疗的反应性较好。

  在美国,有超过1/4的人存在慢性疼痛,其中有近40%在现有药物治疗下疼痛未得到有效缓解。在许多常见疾病(如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神经病变)中,对其导致疼痛的根源尚不十分清楚。

  该项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的新研究应用复杂的原子建模技术,在罕见、极其痛苦且先前无有效治疗手段的慢性疼痛性疾病——红斑性肢痛病(也被称作Man on Fire综合征)患者中,检测基因的突变情况。研究者发现,其中的一个基因突变似乎可以用于预测患者是否对药物治疗有较好的反应性。

  本研究的首席作者、神经病学博士后Yang Yang表示:“我们希望能够利用此项新知识更加系统性的治疗慢性疼痛,而并非仅仅依赖反复试验所获得的经验性治疗手段。”

  在Stephen Waxman教授和Bridget Marie Flaherty教授的领导下,耶鲁研究团队发现,基底神经细胞上的电压门控性钠通道Nav1.7可作为多种慢性疼痛的调节位点。有报道表明,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治疗可以缓解红斑性肢痛病家族成员的疼痛症状,而该药物主要作用于Nav1.7电压门控性钠通道,Waxman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据此受到了启发。

  研究者开展了一项详细的基因学分析,他们发现,一种特异性基因变异(致钠通道蛋白1800个氨基酸其中之一改变)预示着上述疾病家族患者对药物治疗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在此项新研究中,耶鲁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Nav1.7电压门控性钠通道三维结构模型,并在原子水平上系统性地观察了红斑性肢痛病患者的不同基因突变。他们发现,一种附加继发性突变预示着患者对卡马西平治疗敏感。理论上,具有此种基因突变的慢性疼痛患者对卡马西平治疗反应性良好。

  Waxman表示:“该项研究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目标,即疼痛的个体化、基因指导药物治疗并不是不切实际的。”

       原文链接:Structural modelling and mutant cycle analysis predict pharmacoresponsiveness of a Na(v)1.7 mutant channel.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