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118bet金博宝下载

彝族传统药品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 来源:网络资源 日期:2012-11-14
导读

彝族药物数达千种,包括有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其中以植物药和动物药运用较为广泛。彝药“苯之多七”为罂粟科植物大理紫堇,主治风湿骨痛、牙痛、肝炎、肾炎、结膜炎等,药理分析得出乙酰紫堇灵等7个生物碱。

  彝族药物数达千种,包括有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其中以植物药和动物药运用较为广泛。

  彝族多居于山地,周围环境中动物药资源极其丰富。由于一些主要聚居区(如凉山腹地)交通闭塞、人迹罕到,更保持了生物界的自然生态状况,保留了较多的动物种类;同时亦保留着彝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动物药知识。但是,彝族动物药研究起步较迟。凉山彝族自治州于1979年始有计划地开展对彝族动物药的考察研究,经5年多努力,已在这项研究上做出相当成绩,专著《彝医动物药》收载彝族历史上和民间使用的传统动物药材224种,其中含药用动物133种。

  彝医动物药使用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彝族先民。公元10世纪末的古彝文医书中已载有动物药的种类和功效;16世纪中叶的《双柏彝医书》中收载了动物药92种,占全书药物的1/3,清初的《彝族献药经》中记载的动物药比重更大,占92.8%;可见彝族对动物药的使用频率是较高的。  

  彝族善于用动物的胆、肉、骨、血、油等治疗疾病。如《彝族献药经》中胆、肉药各占一半;《双柏彝医书》中肉类药占24%,胆、骨类药也占相当比例。

  彝医动物药历史上曾与汉族有过交流。早在《名医别录》中已指出彝区之永昌、益州等处产麝香、犀角。20世纪40年代在凉山彝区考察的学者,记录了凉山地区盛产的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蛇等名贵动物药。

  彝医动物中约10%的品种,为历代各族本草所未载。如治跌打损伤的野鸡胆;止心痛的杉木鱼胆;治麻风初起的麂胆;以及治烧烫伤的马骨髓;治风疹水痘的黄鼠狼胆、乌梢蛇骨;治风湿心痛、消淋巴结肿的岩羊胆等,都是较新颖独特的药物。

  这类药中还有一些较为独特的用法,如治蛇咬伤的麝香,其用法是自头顶破血施药;又如治肿瘤的熊油,是与白萝卜共蒸内服。

  自1978年以来,云南、四川等地分别进行了彝族植物药的调查,目前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已整理出102种,峨山县整理出23种,凉山彝族自治州整理出105种并编著出《彝医植物药》专著。《云南省药品标准》收载了8种彝族药物,《中国民族药志》收载的民族药中,记录了彝族药名及药用经验约有15种。

  同时,《云南省药品标准》还收载了一个由糯米草根、紫草根等5种植物药粉末组成的彝药复方“号务宰莫”(又称“撒梅接骨散”),其功效为解毒散瘀、消肿止痛,用治跌打骨折、外伤等。

  彝医植物药多以鲜品入药,在某些聚居区(如凉山)无准确剂量,并且使用单味药较多,常见的用法有捣烂、揉烂、外敷、咀嚼、熬水内服和炖鸡肉服。

  彝族地区产名贵药材已有悠久历史,特别是凉山地区。如1942年《西昌县志·产业志》记载当时仅西昌附近的药材就有达年产数万斤记录。这些药材大量运售川、滇二省内地。例:防风,年2万斤,运售云南;贝母,年4千余斤,运售云南;秦艽,年3千斤,运售四川、云南。猪苓年3千斤;石斛,年5千斤;服苓年3千斤;沙参,年5千斤等。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