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

自发性中耳炎小鼠的咽鼓管黏膜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杨俊岭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5-09-22
导读

           近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中耳炎发生时小鼠咽鼓管黏膜的超微结构变化,进一步揭示咽鼓管对中耳功能的影响及其和中耳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指出,中耳炎发生时,不仅有纤毛细胞的减少和杯状细胞的增多,更为重要的是纤毛结构的破坏,这一重要结构的破坏直接导致了黏液纤毛输送系统的功能障碍,引起中耳炎的发生。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14期《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

关键字:  中耳炎 |  | 小鼠 |  | 咽鼓管 |  | 扫描电镜 |  

  近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中耳炎发生时小鼠咽鼓管黏膜的超微结构变化,进一步揭示咽鼓管对中耳功能的影响及其和中耳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指出,中耳炎发生时,不仅有纤毛细胞的减少和杯状细胞的增多,更为重要的是纤毛结构的破坏,这一重要结构的破坏直接导致了黏液纤毛输送系统的功能障碍,引起中耳炎的发生。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14期《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上。

  自发性中耳炎小鼠和同窝对照小鼠各12只,分成3月龄和6月龄2个组,对比观察2种小鼠的咽鼓管黏膜超微结构。

  野生型小鼠的绝大部分咽鼓管黏膜上皮为柱状纤毛上皮,纤毛排列整齐,无断裂、倒伏和缺失。而同龄的突变型小鼠咽鼓管黏膜上皮纤毛损伤明显,出现大片的断裂、倒伏和缺失。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耳内炎症进行性加重,纤毛的损伤也进行性加重,到6个月时,突变型小鼠的纤毛几乎损失殆尽。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lcebyhkzz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