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基本规律。研究指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以咽后淋巴结、颈上深组(II区)淋巴结转移最多见。淋巴结转移首站与早期局限性病灶位置有关,原发或累及顶后壁病灶比单纯侧壁病灶的咽后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局限于鼻咽部单侧病灶可出现双侧或对侧颈淋巴结转移。转移路径与解剖上鼻咽部的淋巴回流路径一致,跳跃性转移率低。该文发
近期,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基本规律。研究指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以咽后淋巴结、颈上深组(II区)淋巴结转移最多见。淋巴结转移首站与早期局限性病灶位置有关,原发或累及顶后壁病灶比单纯侧壁病灶的咽后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局限于鼻咽部单侧病灶可出现双侧或对侧颈淋巴结转移。转移路径与解剖上鼻咽部的淋巴回流路径一致,跳跃性转移率低。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1期《罕少疾病杂志》上。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初诊的鼻咽癌148例,全部经鼻咽部及颈部MRI扫描,颈部淋巴结的分区引用鼻咽癌08分期标准,比较各分区之间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同时分析不同原发部位肿瘤颈部转移淋巴结在各区分布特点及跳跃性转移情况。
148例鼻咽癌其中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137例,角化型鳞状细胞癌10例,基底细胞型鳞状细胞癌1例。病灶局限左或右侧壁18例,局限顶后壁9例,同时累及侧壁及顶后壁的广泛病灶112例,原发病灶不明显9例。143例(96.6%)伴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转移124例(83.8%),颈部淋巴结转移117例(79.1%),其中26例(17.6%)仅有咽后淋巴结转移,19例(12.8)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98例(66.2%)为咽后及颈部淋巴结均有转移。在各区的分布是Ia区0组,Ib区7组,IIa区94组,IIb区105组,III区62组,IV区25组,Va区11组,Vb区14组,咽后区202组,腮腺淋巴结转移7组。2例(1.3%)出现远处转移,其中肝转移1例,多处骨转移1例。2例(1.3%)发生跳跃性转移。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