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中并发耳石异常移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俊岭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5-09-18
导读

           近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研究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SC-BPPV)诊疗中并发耳石异常移位的危险因素、类型和眼震变化特征,探讨其治疗和预防方法。研究指出,采用Epley法治疗BPPV的过程应按特定的头位及偏转角度进行;治疗后适当的体位和头位限制对预防耳石异常移位的发生是有必要的,不建议立即复查Dix-Hallpike试验;细致的眼震特点观察有助于发

  近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研究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SC-BPPV)诊疗中并发耳石异常移位的危险因素、类型和眼震变化特征,探讨其治疗和预防方法。研究指出,采用Epley法治疗BPPV的过程应按特定的头位及偏转角度进行;治疗后适当的体位和头位限制对预防耳石异常移位的发生是有必要的,不建议立即复查Dix-Hallpike试验;细致的眼震特点观察有助于发现和诊断耳石异常移位。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1期《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上。

  分析2009-03-2012-03期间479例确诊为单侧PSC-BPPV采用Epley法治疗中出现耳石异常移位的患者的资料,对异常移位进行分型和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评估治疗的成功率。诊断依据为Epley法复位过程异常的眼震变化及变位试验中的眼震。

  耳石异常移位发生率为8.1%(39/479),其中易位管转换发生率为5.4%(26/479),易位于水平半规管和前半规管的发生率分别为4.8%(23/479)和0.6%(3/479);原发半规管折返发生率为2.7%(13/479)。患者均获治愈。耳石异常移位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治疗中的错误头位转动、治疗后立即复查Dix-Hallpike试验和自行不当头位。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lcebyhkzz.aspx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