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嗅觉功能的变化及嗅球体积、嗅沟深度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指出,AR患者嗅觉功能减退,其嗅球体积减小,嗅沟深度不变;嗅觉功能与嗅球体积具有相关性,与嗅沟深度无关。保守治疗对AR患者嗅觉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该文发表在2014年第24期《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上。 选取AR患者(AR组)及无嗅觉减退的健康受
近期,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嗅觉功能的变化及嗅球体积、嗅沟深度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指出,AR患者嗅觉功能减退,其嗅球体积减小,嗅沟深度不变;嗅觉功能与嗅球体积具有相关性,与嗅沟深度无关。保守治疗对AR患者嗅觉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该文发表在2014年第24期《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上。
选取AR患者(AR组)及无嗅觉减退的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各100例,应用T&T嗅觉测试法检查所有受试者的嗅觉功能,并行嗅球体积、嗅沟深度的MRI检查。经保守治疗1年后AR组行T&T嗅觉检查及MRI嗅球体积及嗅沟深度检查,并与初次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AR组左右两侧嗅球体积[分别为(29.53±3.95)mm3、(29.67±4.21)mm3]及平均嗅球体积[(29.61±4.05)mm3]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分别为(48.93±6.73)mm3、(48.81±7.43)mm3、(48.85±7.11)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21、6.141、6.221,均P<0.01)。AR组与对照组左右两侧嗅沟深度及平均嗅沟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2、0.972、0.991,均P>0.05)。AR组嗅觉识别阈与嗅球体积呈负相关(r=-0.46,P<0.05),与嗅沟深度无关(r=-0.012,P>0.05)。经保守治疗1个月,1年后复查AR组43例嗅觉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11,P>0.05);左右两侧及平均嗅球体积相应增大,但与1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11、0.843、0.826,均P>0.05)。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lcebyhkzz.aspx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