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不同大小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稳定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俊岭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5-09-16
导读

           近期,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通过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segment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观察分别经2.2mm、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后24h的切口形态,探讨切口的稳定性。研究指出,晶状体核硬度Ⅳ级的白内障患者,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24h切口的愈合程度高于.

  近期,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通过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分别经2.2 mm、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后24 h的切口形态,探讨切口的稳定性。研究指出,晶状体核硬度≥Ⅳ级的白内障患者,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24 h切口的愈合程度高于.2 mm切口 。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4期《眼科新进展》杂志上。

  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晶状体核硬度<Ⅳ级82例(82眼),≥Ⅳ级38例(38眼),随机选择2.2 mm、3.0 mm透明角膜手术切口。术后24 h应用眼前段OCT对切口处角膜进行观察,用非接触眼压仪测量眼压。

  术前晶状体核硬度<Ⅳ级术眼眼压为(15.21±1.38)mmHg(1 kPa=7.5 mmHg),术后24 h眼压为(15.45±1.43)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P>0.05);核硬度≥Ⅳ级术眼眼压为(16.00±2.01)mmHg,术后24 h眼压为(16.21±1.75)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05)。眼前段OCT观察显示,在晶状体核硬度<Ⅳ级的患者术眼中,2.2 mm及3.0 mm两种透明角膜切口术后24 h切口处的外切口哆开、内切口哆开及后弹力层脱离等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晶状体核硬度≥Ⅳ级的患者术眼中,2.2 mm组术后24 h切口处的外切口哆开、内切口哆开及后弹力层脱离等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3.0 mm组(均为P<0.05)。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ykxjz.aspx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