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晶状体主要内源性蛋白MIP的突变体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

作者:杨俊岭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5-09-16
导读

           近期,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眼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研究晶状体主要内源性蛋白(majorintrinsicprotein,MIP)R233K突变体的产生是否影响MIP与钙调蛋白的相互作用,继而阐述此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研究指出,R233K突变体影响了MIP与钙调蛋白的相互作用,降低了MIP羧基末端与钙调蛋白的绑定亲和力,继而影响了晶状体纤维细胞的水通透性,导致了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

  近期,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眼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研究晶状体主要内源性蛋白(major intrinsic protein,MIP)R233K突变体的产生是否影响MIP与钙调蛋白的相互作用,继而阐述此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研究指出,R233K突变体影响了MIP与钙调蛋白的相互作用,降低了MIP羧基末端与钙调蛋白的绑定亲和力,继而影响了晶状体纤维细胞的水通透性,导致了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3期《眼科新进展》杂志上。

  构建连有EGFP的MIP野生型及R233K突变体表达质粒,分别转染Hela细胞系,确定R233K突变体的亚细胞定位。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来检测R233K突变体与钙调蛋白的相互作用。合成野生型及突变型MIP羧基末端多肽链,用荧光素报告基因技术来验证这些多肽链的功能。

  在EGFP的显影下,野生型及R233K突变体均定位于细胞膜上,p.R233K突变未影响MIP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细胞内的蛋白表达量。而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与野生型MIP相比,位于羧基末端的R233K突变体与钙调蛋白的相互作用明显减弱。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证实,突变后的MIP与钙调蛋白的绑定亲和力明显下降。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ykxjz.aspx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