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兔模型的建立及对比研究

作者:董静文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2-10-26
导读

         日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乃洋、王晓然、万鹏霞等共同发表文章,旨在比较各种建立兔高危角膜移植排斥模型方法的临床特点,探索合适的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表明,猫-兔异种角膜移植模型较缝线和碱烧伤法制作的角膜移植模型炎症反应轻、新生血管少,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稳定、适度,是理想的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该文章发表在《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2 年第30卷第1期上。

  日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乃洋、王晓然、万鹏霞等共同发表文章,旨在比较各种建立兔高危角膜移植排斥模型方法的临床特点,探索合适的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表明,猫-兔异种角膜移植模型较缝线和碱烧伤法制作的角膜移植模型炎症反应轻、新生血管少,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稳定、适度,是理想的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该文章发表在《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2 年第30卷第1期上。

  45只新西兰白兔作为角膜移植受体,并按照造模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缝线组、碱烧伤组和异种移植组,每组15只。分别用在角膜4个象限各间断缝1根5-0丝线法和1 mol/LNaOH碱烧伤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再建立兔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另一组以猫角膜为供体,建立猫-兔异种角膜移植模型。于第2周和第4周观察植片的组织学情况,对3个组角膜植片裂隙灯下观察植片排斥反应、炎症和新生血管,对植片水肿程度及炎症指数(IF)进行评分,根据角膜混浊、水肿及新生血管合计值计算排斥指数(RI)。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植片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显示,缝线组、碱烧伤组和异种移植组分别有14、15、15只兔完成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2周,3个组IF中位数分别为0.556、0.778、0.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736,P=0.000),异种移植组IF值低于缝线组和碱烧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41、3.993,P=0.000),缝线组IF值低于碱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68,P=0.000)。术后2周,3个组RI中位数分别为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2.432,P=0.000),异种移植组RI高于缝线组而低于碱烧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73,P=0.018;Z=3.936,P=0.000),缝线组RI低于碱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9,P=0.000)。3个组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17.9±2.0)、(13.4±2.4)、(15.5±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74,P=0.001)。异种移植组的新生血管面积均低于缝线组和碱烧伤组(P<0.05)。术后2周和4周,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异种移植组植片中的炎性细胞少于缝线组和碱烧伤组,3个组植片中均出现以CD4+T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