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王蓓丽、孙林和等人共同发表论文,旨在分析如何控制和降低不合格标本量,以确保分析前质量。研究指出检验科应建立控制标本不合格率的制度,并通过不断分析及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该文章发表在2012 年35卷04期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上。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王蓓丽、孙林和等人共同发表论文,旨在分析如何控制和降低不合格标本量,以确保分析前质量。研究指出检验科应建立控制标本不合格率的制度,并通过不断分析及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该文章发表在2012 年35卷04期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上。
回顾性分析2007至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收到的住院患者血液不合格标本40 035份及2010年收到的住院患者体液不合格标本,包括尿液不合格标本162份及粪便不合格标本167份。以不合格率描述不合格标本情况。采用Pearson x2检验比较不同种类的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的风险。
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集标本的不合格率远高于真空采血系统(不合格率分别为11.58%和1.33%);2007至2010年真空采血系统采集标本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3.29‰、1.49‰、0.76‰及0.52‰,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合格的3大主要原因为标本凝块、标本量少及标本类型错误,其中标本凝块又以柠檬酸钠抗凝管最常见(x2=202.3,P=0.000);体液不合格标本以粪便标本无标本为主,通过改用透明容器后不合格率由原先的2.0‰以上下降至1.5‰以下。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